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

时间:2023-02-04 08:32:35 活动计划 我要投稿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1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二:活动准备: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图片,盛水容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幼儿一一指认水果。)“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出示标记‘↓’)。”

  2.思考与讨论“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3.实验操作幼儿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1:“我拿的是西红柿,我发现西红柿是浮起来的。)”

  4.巩固沉浮兄弟的特征,进一步认识标记“↑”、“↓”。

  “小朋友你们看,沉浮兄弟来了,我们把水果送给他们吃吧。”

  幼儿送水果,沉浮兄弟道谢,帮助幼儿把水果区分开来。

  5.重点是能够观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沉浮经验;难点认识标记“↑”、“↓”,能够根据标记进行简单分类。五.与沉浮兄弟分享水果,活动结束。六.活动效果:通过活动,幼儿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直观的观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获得了初步的沉浮经验,体验到成功的满足,通过直观的教具幼儿认识标记“↑”、“↓”,并大胆尝试将自己的想法经验与其他幼儿共享,根据标记及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将水果按沉浮特征分类。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2

  一、组情分析新学期又开始了,由于各方面的需要,本组又添了三名新成员。本学期将开展“幼儿周围物质世界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幼儿关心、爱护周围环境的态度、行为和方法。”的主题活动,明确概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在活动的开展中,提高教师对各年龄段科学活动的驾驭能力。

  二、指导思想

  1、全体组员在进行主题研究过程中,要明确各年龄段的概念,在给概念定位的基础上,挖掘出一些适合孩子的集体教学活动和讲座。

  2、在活动形式、内容上进行注重多样、多彩、新颖,有创新。

  3、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组长先理论讲座,组员在上课的`形式。

  4、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妨碍教学质量提高的倾向性问题。

  三、活动目标及措施

  1、本学期共活动五次,双周四上午9:00—10:40

  (1)观摩教学活动;

  (2)集体研讨、讲座等。

  2、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活动实施方案,执教组员必须为组员提供教案,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教案;确保每次科学活动的质量,争取更多的精品活动。

  3、组长要认真准备ppt和讲座材料(组员人手一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座。

  4、每位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参加教研组各项活动,有事先请假。每位组员在学期结束前上交一篇案例及自己上课反馈表。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3

  活动名称:小球站稳了

  活动背景:

  前段时间,我们班在迎接“拍球”验收的过程中,许多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许多的球,孩子们对于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尤其是乒乓球引起了所有孩子的兴趣,他们对于乒乓球和皮球一样可以滚动极为好奇,觉得它特别好玩,从此也引发了孩子们对乒乓球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时有小朋友说:“乒乓球逃走了,“于是,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重环境的创设,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通过与多种材料的互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孩子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从而萌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1、 探索发现利用多种材料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2、 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材料提供

  乒乓球(比幼儿人数多两倍) 带盖子的瓶子 盒子 一次性杯子 手帕 垫板 毛毛条 书 各种颜色的'纸 各种积木 彩色棒 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

  教师指导语:孩子们,你们看看今天我带来了什么?你们喜欢吗?那就快来找一个乒乓球和它做朋友,一起玩一玩吧!(幼儿玩球,教师观察,游戏时提醒幼儿尽量蹲着玩)

  2、 幼儿将球放在平台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容易滚动的现象。

  教师指导语:孩子们,小球玩累了,让它和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那你们刚才是如何与小球玩的呢?

  3.请一名至两名幼儿 示范,并引出小球滚动的特性(在放球的过程中,乒乓球会不停的从平台上滚下来.)

  二、 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 提出问题:哎呀,小球站不稳,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球站稳呢? 请幼儿自己想办法,然后交流想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 再次提出问题:申老师也准备了很多的东西,他们也很 想和小球一起做朋友,请你们找到一样东西后,可以在小桌子上试试,看看它能帮助小球站稳吗?(探索后在交流)

  三、 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1、 幼儿每人拿一个小球,尝试用多种东西帮助小球站稳。

  教师指导语:孩子们,我们快点来动手试试吧!

  2、 根据孩子的水平、能力的不同来提供一个或多个乒乓球,鼓励幼儿选择多种材料来帮助小球站稳。

  四、 交流分享,体验成功

  1、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已经做好的孩子可以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看,说说你是怎样使小球站稳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好办法。)

  2、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谁的小球站稳了?快来告诉大家,说说你的好办法。)

  3、 将作品陈列在平台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科学教研组将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精神,加强教研组的范式管理,以有效教学为抓手,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坚持在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落实反思性教学策略,强化教研活动过程,提高教研活动实效。在研究中,我们将以教学活动作为基点,围绕不同年龄段科学活动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同时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提升教师在科学领域教学方面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关注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并注重教研活动过程中成果的收集与推广。

  二、工作重点

  1.把“听评课”作为教研活动中反思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备课、上课、说课、评课为平台,以观摩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教师反思为重点,提高教师科学领域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提高教师说课、研课的能力。

  2.整合集体备课、小组备课、个人备课等形式,发挥组员集体智慧,给予执教老师提供有效经验和帮助,完善活动教案。课后,执教老师进一步完善教学案例,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3.把握科学教学活动的备课要点,明确不同年龄段科学活动的内容,分析和掌握不同类型科学教学活动的基本教法。

  4.追求课堂的有效组织,以实现“有效教学”。

  5.从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制定相应的理论学习、培训内容,加强组内教师科学素养、能力的培养。

  6.关注区域:通过对典型科学区域案例的分析,增进教师对科学区域的关注。

  7.加强信息交流,注重每次活动信息的收集与推广,特别要及时将信息发布在区教育信息网上。

  三、活动规范及要求

  1.按时参加每次活动,有事必须先请假,事后补上假条,需园长签字。

  2.组内教师要在本园的科学教学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活动中认真完成听课记录,积极参与研讨。

  4.认真设计、落实每次的教研活动方案。

  四、活动时间安排

  3月:组织教师学习本学期计划、指南科学领域标准;

  4月:观摩研究课,收集教师的问题困惑

  5月:迎接市级开放日开展观摩课及课后研讨;学习有效教学理论;

  6月:区域案例分析迎接省级示范园评估开展区域观摩课

  7月:组内小结,整理资料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5

  一、教学目标:

  (1)对自然界、科学活动及现代科技等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乐于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2)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环境污染现象,产生热爱大自然,爱护、保护动物和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并乐意为保护环境做出积极的努力。

  (3)学会运用多种感官综合地认识事物,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等活动

  (4)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探索等活动,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科学概念。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环境及其事物,从中获得一些粗浅的知识和经验,并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

  (2)充分利用社区、家庭资源及废旧物品的开发利用,来丰富幼儿的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科学发现室给幼儿提供操作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和途径。

  (4)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的奥秘,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整个课程包括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设计与技术四大领域,这四大领域又包含十二大主题,十二大主题的知识体系按照"平行型排列"的方式编排课程,以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基础,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以主题探索为线索,以科技活动为引领,整合其他各领域;同时,教师平行介入,以参与、引导、帮助、支持为手段,

  与幼儿共同进行操作研究,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其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和发展。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6

  活动目标

  1、大胆讲述豆芽的生长过程及外形特征。

  2、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种子生长的过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贯彻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讲述豆子生长过程及外部特征。

  1、“上星期小朋友都种了一些豆子,谁来说说你种的豆子现在怎样了?”

  2、“谁来说说你的豆子是怎样发芽的?”

  3、“你种的豆芽长的是什么样的?”

  4、“你种的豆芽和别人一样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和小伙伴说一说。”

  5、“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6、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观察上午豆芽是生长在水里的,其实豆芽在土里、沙里也可以发芽,你们回去可以再试一试。”

  二、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1、出示豆芽生长照片

  2、幼儿用画的方式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3、教师总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7

  一、指导思想: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求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2、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3、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并多参考阅读科学教育类书籍。

  二、指导策略

  1、以问题为先导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

  2、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科学。

  3、以追问来唤起幼儿深入细致的探究。

  4、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给幼儿更多解释的机会。

  5、反复求证,在多种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抽象和概括。

  二、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操作活动来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相对较差。

  3~4岁幼儿行为的目的性较差,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

  中班:

  4~5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此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4~5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

  大班:

  5~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一些浅显的规律。这时,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5~6岁幼儿对数的感知能力提高,开始能够理解量的相对性,部分地开始理解数和量的守恒和包含关系,能掌握“左右”等较为抽象的概念。5~6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四、月活动安排

  小班活动安排

  三月活动:

  1.活动课题:《吹泡泡》

  2.活动目标:

  (1)尝试体验吹出泡泡的方法。

  (2)愿意与同伴交流吹泡泡的发现和感受。

  (3)在欣赏泡泡的过程中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3.活动重点:教师示范吹泡泡时一定要提醒幼儿向外轻轻吹,面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里,注意安全。

  4.活动难点:能掌握吹泡泡的方法和技巧。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体验吹泡泡的方法和乐趣。

  四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找春天》

  2.活动目标:

  (1)观察春天的小花、小草,了解春天的明显特征。

  (2)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3)感受春天的美丽,喜欢春天。

  3.活动重点:活动过程中应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寻找春天里花、草的变化,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述丰富他们的相应的词汇。

  4.活动难点:能用肢体语言动作来表现春天的特征。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了解了春天的明显特征。

  五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美丽的小动物》

  2.活动目标:

  (1)观察蝴蝶的颜色及时显的外部特征,感受蝴蝶的多样性。

  (2)能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蝴蝶翅膀的对称花纹。

  (3)乐意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飞舞。

  3.活动重点:幼儿通过观察蝴蝶的翅膀,来理解“对称”的含义。

  4.活动难点:了解蝴蝶特征及不同的种类。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了解了小动物的外部特征。

  六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玩水》

  2.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的无色、透明、会流动的。

  (2)观察发现玩水时的有趣现象。

  (3)在游戏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3.活动重点:活动时应提醒幼儿注意玩水的规则、安全、卫生等。

  4.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感知了水的特性。

  七月活动安排:

  3.活动课题:《玩具宝宝洗澡》

  4.活动目标:

  (1)获得某些材质的玩具在水中会漂浮的经验。

  (2)愿意反复尝试,使玩具漂浮起来。

  (3)知道有顺序做事及做完事情要收拾的好习惯。

  3.活动重点:在引导幼儿探究水中物体的种种现象,可随机丰富幼儿相应的词语,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水中玩具的沉浮现象。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了沉与浮的.概念。

  中班活动安排

  三月活动安排:

  3.活动课题:《玩磁铁》

  4.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磁铁同极相斥,异性相吸的特征。

  (2)在反复实验中发现磁铁的特性,愿意探究磁铁的有趣现象。

  (3)能用语言交流自己的了现,并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

  3.活动重点:教师指导幼儿学习“用我发现蓝颜色的一面和红颜色的一面碰在一起会……”等语言交流自己的发现。

  4.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习各个符号记录的方法,为今后做实验记录打基础。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感知磁铁的特征。

  四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豆宝宝分离》

  2.活动目标:

  (1)迁移已有生活经验,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区分米和豆。

  (2)活动中大胆尝试,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3.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分离米和豆的方法。

  4.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将自己尝试的结果用语言和记录方式表达出最佳方法。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大胆探索分离的方法。

  五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颜色变变变》

  2.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三原色混合的变色规律。

  (2)感受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对探索活动有兴趣。

  3.活动重点:提醒幼儿两种颜色混合时要注意量的比例。

  4.活动难点:尝试用多种材料玩变色游戏。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不同颜色放在一起时,会发生变化。

  六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电动玩具》

  2活动目标:

  (1)喜爱玩各种电动玩具,能探索发现共同的特征。

  (2)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学习正确安装电池的方法。

  (3)懂得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要及时回收,爱惜玩具。

  3.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探索选择合适的电池以及正确的安装。

  4.活动难点: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发现和困难,自主地尝试探索和解决问题。

  5.活动预想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知道电动玩具的特征。

  七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哪种纸船沉得快?》

  2.活动目标:

  (1)感知纸船沉浮快慢与纸的吸水性不同之间的关系。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活动重点:教师也可视实际情况,环节4中的小实验可放在活动延伸中进行。

  4.活动难点:让幼儿感知纸的吸水性的特征。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纸船沉浮快慢与纸的吸水性不同之间的关系。

  大班活动安排

  三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天气预报员》

  2.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对探索气象变化的奥秘感兴趣。

  3.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运用绘画形式制作“动物与天气”记录表。

  4.活动难点:让幼儿了解动物能预报天气。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记录“动物与天气”表,连续观察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了解哪些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并体验生活经验。

  四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乌鸦喝水》

  2.活动目标:

  (1)能创造性地想出不同办法帮助小乌鸦。

  (2)积极思考,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物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3.活动重点:愿意帮助他人解关问题,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

  4.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做实验想出方法,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创造性的思考出不同方发,帮助小乌鸦,并乐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体验快乐。

  五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造纸术》

  2.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在发明之一。

  (2)知道纸的特性及用途,加深对纸的认识。

  (3)尝试制作纸浆。

  3.活动重点:了解纸的特性及用途。

  4.活动难点:大胆尝试制作一件纸制品。

  5.活动预想效果: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学习制作纸浆,成功制作出一件纸制品。

  六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做风车》

  2.活动目标:

  (1)了解风车的基本结构,尝试制作风车。

  (2)学习折、剪、穿等技能,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3.活动重点: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在穿细铁丝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4.活动难点:幼儿动手尝试制作风车。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风车的基本结构,并尝试动手制作风车。

  七月活动安排:

  1.活动课题:《小孔喷水》

  2.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瓶壁上的洞口到水面的高度与水柱喷射远近关系。

  (2)积极参与交流,能用清楚的语言讲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孔口的大小,水位的高低都会影响水喷得远近。

  4.活动难点: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猜测结果。

  5.活动预想效果:通过此次活动,感知瓶里的水越多,压力就越大,孔里的水就会喷的越远,并能清楚的用语言讲述探索的过程的结果。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8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质的花在水里开花的不同现象和纸张的吸水性有关。

  2.通过猜测、尝试、分析、表达的方法,发现纸花在水里开花的原因。

  3.积极投入探究活动,对纸质花在水里开花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树上、草上长出的花朵都会开。

  物质准备:面巾纸、手工纸、白纸、报纸、锡箔纸做成的小花;每桌上备有大水盆。

  【活动重点】

  了解不同纸质花在水里开花的不同现象和纸张的吸水性有关。

  【活动难点】

  能从纸质的不同猜测、分析、推断影响纸花在水里开花的原因。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设置悬念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感知不同纸花在水里开花的现象

  (一)观察白纸花在水里开花的现象

  1.提问:这是一张普通的白纸,用它做成的花,能开吗?

  2.教师演示纸花开花,幼儿观察。

  3.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二)探索不同纸质的花在水里的开花现象。

  1.介绍各种材料。

  提问:除了白纸,小朋友们还只知道哪些不同的纸呢?

  2.教师随幼儿讲述出示不同的纸并把各种纸贴到记录表上。

  3.幼儿猜测不同纸质的花在水中能否开花。

  4.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第一次操作。

  5.师幼讨论:你发现哪些花开了?哪些没有开?为什么?

  教师小结:有的纸花在水里能开,有的不能开。这和纸能不能吸水有关,吸水太快了会烂掉,不吸水就开不了。

  (三)感知纸花开的快慢和纸的'吸水快慢有关。

  1.提问:这些纸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示范规范操作动作。

  3.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一旁观察指导。

  4.交流:哪种纸花开的最快?哪种纸花开的最慢?为什么?

  教师小结:不同纸的吸水快慢是不一样的。吸水快开得就快,吸水慢开得也慢。

  三、结束延伸

  我们的花开的真漂亮呀!生活中还有一些些纸,比如牛皮纸、玻璃纸等等,小朋友可以仔细找一找还有那些纸,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它们做的小花能不能开,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9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模式经验,但由于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发展的阶段,因此他们对于模式的认知大多局限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能充分认识到模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比如,他们可能很难把“拍手跺脚拍手跺脚……”的动作模式与“红黄红黄红黄……”的颜色模式联系起来,他们可能还会认为“红黄红黄红黄……”与“绿蓝绿蓝绿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因此,基于大班幼儿已有的模式经验,我设计了“多变的模式”这一活动,借助“点图纸”这一简单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识别一创造一转换”的过程中逐步尝试将视觉模式转换为动作模式,从而体验到模式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本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即两组模式的符号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内在的规律是一样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自己与他人创造的模式,渐渐体会到模式的内在规律,渐渐认识到模式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动作、声音等表示。因为这一学习内容对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幼儿探究、表现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也更能体现集体教学的价值。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和表现模式。

  2.感受动作模式游戏带来的乐趣。

  准备:

  点图纸(在长条白纸上画有很多间隔相同的圆点)、记号笔、卡片(画有手、脚、嘴巴等)、黑板。

  过程:

  一、识别点图纸上的模式

  1.在点图纸上画一种模式并请幼儿识别。

  师:(教师出示点图纸)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有规律的图案,今天我带来一张纸条,你们看看纸条上画的是什么?(用许多半圆和短线连接了一个个圆点。)

  师:你们能发现我画的线条有怎样的规律吗?

  (幼儿回答时可能会只将线条的名称连续读出来,比如“半圆、一横、半圆、一横……”。)

  师(小结):半圆形和短线一个隔着一个,有规律地不断重复。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模式。

  师:你觉得半圆形和短线看上去像什么?

  幼:半圆形像小山,短横线像小棒;像两种积木搭的桥……

  师:这些线条在你们眼中像那么多东西,那你们能用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吗?

  (幼儿设计动作来表征点图纸上ABAB的符号模式。一开始,他们的动作姿势可能很接近符号本身的模样。比如,用一只手掌先弯成半圆形,再伸直,如此重复表现;将两手臂先弯曲举在头顶,再向两侧伸直,如此重复表现;将身体弯成拱形,再趴在地上,如此重复表现。)

  师:你们都做得很好,你们还能想出其他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吗?只要是两个不同的动作,一个隔着一个就行了,谁来试试?

  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

  二、运用点图纸创造自己的模式

  1.请每个幼儿用点图纸创造一个新模式。

  师:看,用这样有点点的纸条就能画出有规律的图样来。你想自己来画一画吗?我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纸条,请你先想出一个规律,然后将它们画出来,看看能不能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规律来。

  (每个幼儿拿一张点图纸创造模式:有的画的是一条向上的弯线和一条向下的弯线,有的画的是一个半圆形和一个三角形,有的画的是两个半圆形和一条直线,有的画的是两个半圆形和两条直线……)

  2.请幼儿将画好后的纸条呈现在黑板上供大家分享交流。

  (1)你设计的是什么样的规律?

  (2)你画的规律也是“一个隔着一个”,和我画的那个一样吗?

  (3)除了“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还可以有什么不一样的规律?

  3.引导幼儿分享彼此创造的模式,并有意识地将内在规律相同的点图纸摆放到一起。

  师(小结):虽然这些符号看上去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

  4.引导幼儿挑选一个模式并用动作来表示。

  (1)能用动作来表示这个模式吗?可以怎么表示?

  (2)对于同样的模式,可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吗?谁来试试?

  三、游戏:按规律接龙

  1.介绍游戏规则。

  师:我们不仅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图案的规律,还可以用有规律的动作来玩有规律的接龙游戏。刚才你们有的是用手做动作的,有的是用脚做动作的(边说边出示画有小手和小脚的卡片),如果卡片上画的是一张嘴巴,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做?(用嘴巴发出声音,比如“耶”“欧”等。)

  师:下面我来说明游戏规则:(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抽三张卡片,将它们排列起来贴到黑板上(即形成一个模式的基本单元),并继续照着这个排列的模样放卡片,至少重复放三组。(2)大家一起商量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或声音来表现这个排列的规律,比如“拍手、跺脚、喊‘耶’,拍手、跺脚、喊‘耶’……”(3)从座位的一边开始,每个小朋友按这个排列的规律依次做一个动作或发一个声,大家一起合作表现这个排列规律。

  2.引导幼儿玩动作模式游戏。

  (1)鼓励幼儿设计新的模式并用动作来表现,如“拍手、拍手、跺脚,拍手、拍手、跺脚……”。

  (2)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动作,关注同伴的动作,比如:你是怎么知道应该做这个动作的?××做得对吗?为什么?

  摘自:《幼儿教育》20xx.03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10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一种幼儿个别化的、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间接指导,而幼儿则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进行个别化的、操作性的学习。

  这其中,材料设置质量的高低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投放材料的依据主要是两个:丰富与否,新颖与否。

  然而材料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只是评价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部分标准,而不是全部标准。

  针对目前教师较为困惑的一些问题,本文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材料的加工程度——尽可能自然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帮助幼儿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科学教育本身的内容决定了在设置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时,应让幼儿尽量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探究。

  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根据其加工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成品材料。

  一些现成的玩具、教具等,如可拆卸的人体模型。

  (2)半成品材料。

  根据教育目标进行部分加工的材料,或现成的加工程度不高的材料。

  如将厚纸片剪成圆形,穿上几个小洞,以供幼儿用扭扭棒做成“毛毛虫”。

  (3)自然材料。

  如小动物、种子与果实、石块、碎布等。

  笔者认为,科学区角活动的材料,只要没有危险,应尽量选用实物而不是替代品。

  教师要引导幼儿并和幼儿一起随时收集身边易得、卫生、安全的可利用材料,供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时选用。

  “尽可能自然”也符合经济、环保的理念。

  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物质条件,因地制宜、综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材料。

  我们不能一边苦叹科学区角材料不足,一边却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材料视而不见。

  我们也不提倡教师制作各种仿制品或一次性材料供幼儿开展所谓的科学学习。

  例如,一些幼儿园将各种塑料袋放在区角中,供幼儿制作所谓的“环保服装”,这其实是一种“伪环保”,因为真正的环保行为应是反复使用、甚至不使用塑料袋。

  但是,材料“尽可能自然”并不代表不能使用一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有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1)材料缺乏科学性,部分器材,特别是一些成品科学器材更注重色彩、形象、童趣,而忽略所要体现的科学内容以及精准的要求。

  例如天平“不平”、放大镜模糊等。

  (2)科学器材存在“小学化”倾向,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这可能是幼儿园科学材料相对匮乏以及对科学材料把握不准带来的结果。

  它们的'操作难度往往高于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所揭示的科学知识也往往高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的已比较偏向于专门的实验,有的则远离幼儿生活。

  这些“小学化”倾向都需要加以纠正。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