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5 08:33: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

  《黄山奇山》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板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板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在本案例中,我是站在新课标理念的高度精心设计的,具体体现在:

  1、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学生自学“仙桃石”,进行交流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形状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议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

  今天找校长帮我评了一下我讲的黄山奇石这节课,我从中又学习到很多东西。优点肯定有,继续保持,最主要的就是得反思自己的缺点。首先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这点稍微有点欠缺。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每出示一张ppt,每讲几句话,学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我在讲课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学生观察思考的地方一带而过,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也不能真实的体现教学预期效果。其次是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关联,做到环环相扣,前后衔接。而学生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我让学生标自然段,并且标完段落后就不管不顾,直接出示生字,这点衔接的不够合理。应该在第一遍读的时候让学生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讲完生字词后再次朗读课文,这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标上段落,紧接着讲课文内容。还有一点就是语调上要抑扬顿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精彩的朗读是必备的语文素养,而我在课堂上没有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底,并且在语调上比较平稳,没有起伏,这样学生很容易感到困乏。波澜起伏的语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总的来说,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强大!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黄山奇石》以景点介绍的方式描绘了黄山石的“奇”。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激励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

  在文章感悟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本文的重点在于感受黄山石之“奇”,结合低年级思维、想象发展未完全,生活实际体验不足等特点,我采取了直观看图的方法,通过收集的众多黄山奇石图先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对石“奇”的感叹及震撼,再将这些感受融入声音,从而读出“奇”,读出赞叹。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理解的体现,在朗读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对黄山石的感受,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边读边做动作方式表达出来。我仅以观众的身份给予适当鼓励性的评价,除此,我还让其他孩子作小评委,给予点评,通过这个环节让其他的孩子在细心聆听中积极调动思维。

  本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练习生字词方面,训练较少,组词练习上缺少训练,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是一字组多词,通过组词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由于单元整体识字,所以在这节课对生字词方面有所忽视,导致课堂作业完成不理想,低年级生活知识贫乏,组词教师应予以适当的引导、补充,针对本班弱点今后加强拼写,发音、组词环节的设计,时间比重也该随时调整。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4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其中无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奇岩、怪石是教学的重点。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作者在字里行间也蕴含着对黄山奇趣的岩石和秀丽的景色的赞美,让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则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因本课生字较多,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3、感受黄山奇石的奇、趣,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课后我认为我并没能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学目标没能很好地实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我以导游的身份创设情境,配以图片引领学生“进入”黄山观赏神奇的景色。设计了旅途中遇到障碍,需要靠集体的力量清除“生字石头”才能继续游览这一环节,然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这第一环节就出了重大事故,多名学生出现不认识生字的情况,于是我只能慌乱地结束了这一环节。在初步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不知怎么读着读着变成了齐读,声音又小,造成一种非常没有精神的感觉。在精讲部分,我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导学第二自然段,分看、找、议、读四步,辅以动作朗读,让学生体会黄山石的奇;再扶学第三自然段,巩固四步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相机进行辅导。课堂第四环节为练习巩固,我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描写方法,说一说“天狗望月”是什么样子的,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最后一环节为书写指导环节,因时间浪费过多,也只能是匆匆带过。

  这节课,失败的地方太多,这将成为我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现总结如下:

  1、课前准备没有做好。我选择的是第二课时来教学,但是由于记错展示课时间,导致第一课时基本没有讲,继而造成学生在复习生字的环节没能有个好的开始,这样一来也打击了孩子们的信心,致使之后的课堂格外沉闷,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这给我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件事,才能给学生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如果老师万事都得过且过、迷迷糊糊,那自己的学生也一定无法得到更好地成长;

  2、对自己的学生还不够了解。我对班里学生的评价为聪明有余,但过于活泼,在平时的课上,班级气氛总是过于热烈,我没有预料到学生在面对其他教师听课时会表现得那么紧张,没能更好地去安抚学生,反而为了让课堂能够有序进行,课前故意作出严肃表情来整顿纪律。我想我需要的正是努力做到班主任该做的,用自己的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多拿出一点耐心来,多多换位思考,才能带好整个班级。

  3、教具准备得不到位。因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用A4纸彩印出来,但是图片的清晰度不够高,且较小,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造成教学无法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需要自己多多下功夫去搜集教学资源,提前思考需注意的问题,做好准备应对的策略。

  4、时间分配不合理。课上精讲环节的后半部分进行得很仓促,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但想讲的没能讲到,且留给学生朗读和练习的时间也不够,没能做到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尽量精简教师用语,言简意赅,尽可能的去引导学生,这都需要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锻炼。

  5、提问方式不合理。我的问题设置,包括教师用语,都不够生动有趣,甚至于学生理解不了问题的指向,造成教学方向有些偏离,更多的是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同时,我的教学机智不够,面对教学过程的多个突发状况不但没能提前预想到,而且应对不足,没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还需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积累经验教训。

  总的来说,这次巨大的失误,是我没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落实不好,没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首先是充分暴露出教师的不足,讲解不够透彻,不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加之没能反复练习、反复强调,这是我的失职。因而很感谢我的学生能够尽力配合我的教学,我将会尽最大努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教学,弥补对孩子们的愧疚和歉意,愿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

  每学期最激动忐忑的公开课又来啦,决定了很久也问了很多老师的建议之后,最后决定讲《黄山奇石》这一课,《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突出便是在于“奇”。在讲课之前,我同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古诗二首》,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美丽的景色,但在教课前我仍担心不能引导孩子们感受到黄山“奇”的特点,好在有组长和同事的帮助和建议,我对教学设计做出了修改,最终完成了本次的教学。

  在学习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运用小表格通过对第二自然段描写“仙桃石”特点的动词的教授,让他们自己找到剩下每种奇石的特点,体会奇石的奇特,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他们,把思考也留给他们。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通过图文结合让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我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但是总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设计不够严谨;课堂上有两个明显的字音错误;课堂上孩子们的读书姿势应该着重强调;在让孩子们模仿奇石样子的时候比较仓促,不具体;在让孩子们理解概念性的问题时解释的不够严谨清晰;同时最后的练习说话环节因为没有把握好时间,参与的学生只有一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时间的把控上面还需要提高。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体会到,孩子们的力量是强大的,给他思考的时间,加以引导,得到的预期效果会很不一样,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每次都有新收获,希望再接再厉,继续加油。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6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7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很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作者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在课堂上,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反复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并且结合书上的插图,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作者为什么要把此处的云海描绘成“翻滚的云海”呢?学生很难想象出“翻滚的云海”到底是怎样的壮观。这时,如果我把自己对“翻滚的云海”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无论我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这一片段的教学,学生由难以理解到深刻体会。我深刻地认识到:要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孩子体验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可以给他们一盏指路灯——多谋体,让他们看图或视频自由地去想象,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要把自己生硬的讲解代替学生自己的感悟。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8

  《黄山奇石》以景点介绍的方式描绘了黄山石的“奇”。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激励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学生的合作争胜意识被激发,因而课堂效果较好。

  在文章感悟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本文的重点在于感受黄山石之“奇”,结合低年级思维、想象发展未完全,生活实际体验不足等特点,我采取了直观看图的方法,通过收集的众多黄山奇石图先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对石“奇”的感叹及震撼,再将这些感受融入声音,从而读出“奇”,读出赞叹。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理解的体现,在朗读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对黄山石的感受,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边读边做动作方式表达出来。我仅以观众的身份给予适当鼓励性的评价,除此,我还让其他孩子作小评委,给予点评,通过这个环节让其他的孩子在细心聆听中积极调动思维。

  本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练习生字词方面,训练较少,组词练习上缺少训练,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是一字组多词,通过组词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由于刚接班时间不长,学生课堂听讲效果不是很好,时间比较紧张。对此方面有所忽视,导致课堂作业完成不理想,低年级生活知识贫乏,组词教师应予以适当的引导、补充,针对本班弱点今后加强拼写,发音、组词环节的设计,时间比重也该随时调整。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9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黄山风景区的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课文用亲切、自然、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岩石的特点,再配以插图,生动的再现了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细心朗读,寻找著名的黄山奇石。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抓住重点,从优美的文字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搭石教学反思03-31

《搭石》教学设计03-26

秋游教学反思04-14

《秋游》教学反思04-14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04-14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04-13

墨梅教学反思04-13

《通分》教学反思04-12

《牧童》教学反思04-12

藏戏教学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