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3 08:21: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

  几年来,我总是不断地问着自己:一堂课怎样才能力求完美?然而,每一节课过后,心中总感觉到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就思考着,在慢慢摸索中前行。这回的公开课是一种磨练,面对陌生的班级,陌生的文本,从准备过程到正式开课,我的心灵在一点一滴地接受着一种新的体验,新的豁然开朗。它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各种能力,包括课堂组织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灵活驾驭课堂的应变力等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活力,我们的教学才会逐渐趋于自如。现在,我静静地反思着这堂课的教学给我带来的一些感受。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练习复述故事。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因此,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讲到女娲为什么要补天,我让学生先找出相关的语句,从文字中去体会当时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我又出示的一组图片和声音,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以及文中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虽然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见过,但是感受不深,这时,我出示“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的图片,学生被美丽的图片迷住了,在一阵阵“好极了!”“太漂亮了!”的赞扬声中,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这两个词,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为女娲的神力而惊叹。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整堂课通过学生质疑,再引导解疑,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读中悟情,读出感受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上,“读”贯穿始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同时,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情感、升华情感。

  三、激发想象力,感受神话魅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 “你能想象女娲都在哪些地方找过纯青石?”“女娲是怎样忍受着煎熬,在神火旁度过五天五夜的?”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四、角色演绎,体会精神

  在教学女娲如何补天时,通过让学生找女娲补天动作的词语,来感受女娲补天的艰苦,接着让学生表演“泼”的动作,进一步感受女娲补天的艰难,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也从这个简单的动作看出女娲的神力,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神奇色彩。

  然而,设想的效果与实际效应还是有差距的,由于时间把握不当,在设计小练笔及补白想象的地方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复述课文环节当堂训练中时间不够用了,只能仓促结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学完《女娲补天》,我深感到了教学的深远,钢铁终需百炼而成钢,语文教学也需要多磨方能逐步进入轨道。多磨多炼,我将在实践中揣摩,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2

  上完这堂课,我忽然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句话很有感触。虽然我也是一直上着语文课,一直思考着语文课堂教学。但是平时的语文课总比不上上公开课那样,上公开课是一种“磨”,是一种“蜕变”,每经一次“蜕变”都有一次新的体验,新的豁然开朗。所以很感谢,也很珍惜这次“蜕变”的机会。下面就讲讲这次“蜕变”的感受。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受女娲精神是重点,课文中有很多具体的语言文字可以挖掘提炼,感悟神话的神奇,也就是让学生感受古代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这个目标很感性也很模糊,比较难。

  1、抓住主线,串连整体:

  有句话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支点找得成功,可以起到聚焦、内化的作用,将散乱的精彩文字串连起来。我预设的主线是情感线,以整体感知女娲的形象入手,以一个主导性的问题“女娲为拯救人类做了那些事情?”串起了女娲拯救人类的几个板块的句子,进行细细研读体会。

  2、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几天几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找啊找啊”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如我设计的补白想象有“你能想象女娲会冒着怎样的生命危险?”“你能想象女娲都在哪些地方找过五彩石?”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

  3、反复研读,逐步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去感悟,去体会,但是读不是一味的同一层面的平移,因此我努力设计有层次的读,让学生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新的震撼。我在引导学生研读几大板块的重点句时就是让学生经历从感知性的读到理解性的读到欣赏性的读的过程。如读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时,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句子,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聚焦一个补白的想象进行扩散“女娲都到哪里去找了五彩石?”在驰骋想象的空间里,突出提升人物形象,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感受。

  4、感悟神奇,情感升华:

  课文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在课文学到这里时,我设计了“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最后引导学生把对女娲的崇敬之情化成一句话读出来:女娲人类的母亲!使课文达到了升华。

  课结束了,但是思考并没有结束:

  1.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实。普通话和粉笔字都不好,我平时要加强练习。

  2.应变能力差,有些时候不能随机应变。

  3.情感不到位。

  最后,我想说: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习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骄傲!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3

  一、以读为本,边读边悟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也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在这节课上,我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指导朗读训练。课前预习要求读正确,检查预习情况时要求流利地读,通过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读后引导进行评议,通过欣赏同学的朗读让同学们体验到读书的快乐;研读课文时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在指导中,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提高朗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除了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发挥不同的功能。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体验、升华情感。

  二、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较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在本堂课中,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才能使学生乐学。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4

  一、第一课时

  《女娲补天》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课文学习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通过朗读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我为这篇课文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与带生字的句子,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经过老师的指点,我静心反思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和遗憾之处。

  在这次课中,做得较好的地方是:

  1、能让学生从字、词、句、段逐步过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课文了词语和相关段落。

  2、能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

  3、能较好的利用多媒体。

  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1、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外资源,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我只是简单的从图片引入。

  2、课堂语言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大,每个环节连接的不够紧密。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也不够多,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3、学生在这节课中的练笔时间只有不够多。由于上课没有安排合理时间,最后学生练笔的时间不足,很多学生都是在很不情愿的放下笔。

  4、在课文中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分段。

  二、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女娲补天过程中的艰辛,从而感受女娲那种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分析课文时,我重点抓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我通过从先让学生读,然后过渡到划出相对应的句子,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同时,我从两个环节着手,一是:你觉得女娲是个怎样的人?二是:你有什么话想对女娲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我还为学生提供了复述课文的线索,虽然只是少少的几分钟,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5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温故而知新。

  1、复习词语:“捡石头”游戏。

  2、写生字(隆、塌、挣、喷、缺、纯、冶)

  (1)共同点;(2)该注意哪些地方;(3)范写“喷”;(4)生练笔;(5)评议

  【设计意图】:课始,我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孩子们延续第一课时学习《女娲补天》故事的余韵,当一回“女娲”,读对课件中“石头”上的词语就能捡到“石头”去补“天”了。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另一方面又和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第一环节除了复习词语的读音,还直接将词语中这节课要求会写的字用红颜色突出,用于第二环节的生字学习,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优化了课件资源,并顺利完成由读到写的过渡。我精心将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分类,这节课要求掌握的生字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左右结构并且大部分是左窄右宽(“缺”字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识字写字。

  3、师引读,复习第一自然段。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接: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生接: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生接: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生接:到处是洪水。许多人——生接: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生接:在水里挣扎。)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一唱一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教师的引读,让学生加深对第一段中描述的“天塌地裂”的可怕情景的体会,为下文学习女娲不怕危险,冒着重重困难把天补上的过程作铺垫。

  (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一)、学习女娲补天的过程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2、反馈。(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寻石补天。)

  生:女娲向雨神求雨来灭火。

  师:很好,这是第一件事,你能用四个字来概括吗?

  生:求雨灭火。

  师:还有呢?女娲还做了什么?请你学着像这样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吧。

  生:造船救人,寻石补天。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思考,让学生对课文的主体内容有了总体的把握。经过“输入”与“输出”这两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获取并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女娲所做的三件事,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三件事,具体写了哪件事?

  生:寻石补天。

  师:那其它两件事就是(略写),现在请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女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的。谁来读?

  一生读。(因为紧张读得不够流利)。鼓励之后再请一生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出难过了,但还没读出着急来。

  师:哦,你觉得还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她立刻去找雨神。

  师:你来读一读吧。

  师:真棒!能把“立刻”换成其它词吗?

  多生:立即、马上、赶快、赶紧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体会女娲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时的心情,接着请学生把体会到的展示读出来,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结合自己读中的体会,听中的收获,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通过“读-听-说-读”的环节来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感悟。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对语言点进行训练,如给“立刻”换词,通过举一反三,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会,又积累了词汇。

  4、重点学习三、四段:

  (1)师: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也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寻石补天),补天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生:不容易。

  师:请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女娲补天不容易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画,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交流一:生:我从“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体会到女娲不顾危险去补天。

  师:你来读一读吧。

  师:从“决定”一词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女娲很坚定,下定了决心。

  全班读。

  交流二:生:我找到了“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可以看出女娲很辛苦。

  师:特别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

  师:你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师评:从她的朗读中老师还体会不到女娲很辛苦,谁再来读一读?

  再请一生读。

  交流三:生:我还找到了“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可以看出女娲特别辛苦。

  师: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文,边读边画边标注,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课堂中让学生实践这个学习方法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接着让学生来交流收获,虽然注重谈感悟,但仍以读为主,在“读-悟-读”中学习、内化。

  (2)师:你们能想像女娲在寻找纯青石的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一:我觉得女娲可能会先去森林,可能会遇到野兽,被野兽咬伤或者抓伤。她还可能会去海边,遇到鲨鱼或者被海藻给缠住。

  师:她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生还未考虑清楚,先请坐)

  生二:她可能去山上找纯青石,找不到后来到荒漠,她当时已经精疲力竭,并且被地上的仙人掌刺得很不舒服,她很渴很累,所以她走到了清泉边,在泉水中竟发现了纯青石。

  【设计意图】:通过挖掘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女娲在寻石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想像的空间很大,但通过三个提示使他们的想像更有针对性。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既保证了全班的参与,又使通过交流而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得以在全班分享。通过想像、交流、分享,让学生对女娲不怕危险,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的奉献精神和善良勇敢的优秀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纯青石,多么不容易呀!

  自读,指名读。

  师:老师发现你把“终于”这个词读得比较重,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

  师:“终于”一词表示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最后达到目的。你能用“终于”来说一句话吗?

  两生造句,师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将文本理解和语言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才是语文课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3)默读第四自然段,画一画表示女娲炼石补天时动作的词语

  A.反馈。(挖、放、冶炼、装、端、对准、泼、补好)

  B.谈体会。

  师: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呢?为什么?

  生:用得好,用词很准确,(除了用词准确生动,你还体会到什么?)写出来了女娲补天很辛苦。

  师:这段话运用了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生动。平时我们写作文也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写得更具体、生动、吸引人。

  两生反馈。

  C. 同桌读。(师:同桌之间读一读吧,体会作者是怎用运用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6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首先在讲课前,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包括理解生字词,熟读课文,这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对课文比较了解了,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一段录像,然后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先自己解决。弄不懂的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互相讨论弄懂。让学生再读课文时,让他们带着问题读,思考问题,和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然后就问题展开讨论,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组讨论时,我要求他们就讨论一个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因为就围绕一个问题,所以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气氛活跃。

  在全班同学讨论时,我让同学们自己说,他们回答问题很积极,就边平时很少举手的同学,这堂课上也很活跃。他们根据看书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喜欢、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给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就能听到学生幼稚的语言,真实的感受。

  本来准备本堂课将课文学完,但没有预计到同学们的回答会那么积极,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没有学完,但我觉得,同学们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收获。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7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首先本人也把本课和前一课的写法作了些比较,本课是用词准确,生动、这样的运笔优美的课文无疑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认真消化课文,从字词入手到思考问题再到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归纳。重视课文插图人物表情的赏析,让学生更切实地感受到当时的苦难,也结合神话背景,明白女娲救人是伟大的。抓住女娲找石,炼石的句子深入体会,想象当时女娲补天的艰辛,从而进一步感受女娲的爱心,女娲的伟大。鼓励学生相互复述故事,消化课堂教学,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然后和学生一起议议主题。本文通过写女娲为造福于人,不顾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天洞补好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企盼幸福美满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古代人民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个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也来写写神话,以此为兴趣激发,从学生兴趣中激起写作的欲望。本人也现场编了些神话如“月亮的寂寞”“嫦娥的梦”等。还别说,学生可有兴趣了,有好几个学生让我别说话,他们想写点东西。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进行入了写作状态,我巡视了一下,题材不少,什么“与星星作伴”“月亮和太阳”“嫦娥很后悔”“星星知我心”“梦游月宫”……我给足了学生时间写,直到全部完成为止。再抽取一部分学生的习作,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综合点评。

  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阅读中感悟写法。用词准确,生动不仅能把作者要写的人事物逼真地描述出来,而且还可以把细微的感情生动地表达出来。本课就做到了用词准确,生动这一点。如描写天塌的情景,通过一连串叠词的运用,“轰隆隆、黑黑的”等逼真地表现出人间的悲惨状况。那么,如何做到用词准确,生动呢?这就要把工夫花在对意思相近的词语的“比较、推敲——寻找、选择”上。要学会连续想到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然后通过反复地推敲比较,最后从中选择出一个最符合事实,最能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特点,最能贴切地表达自己心理感受,最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词语。

  比如:有一学生写“一个我喜欢的人”对象写的是我,她在开笔写了我一段外貌及神态描写。中间有好几个优美的词,本人认为很符合,并且也用了一个重复的词,本人也认为符合。因为那样的重合可以增强人物的人格魅力及品质。文本如下:新学期开始了,轻轻推门而入的是王老师,合体的西服棱角分明,充满力度;整齐的长发上有两面三刀三个大波浪,显得落落大方;和蔼可亲的脸上神采奕奕,笑容可掬。她还未开口,那双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眼睛就仿佛和我们交谈起来了,似乎一下子把我们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讲台上,使你无法离开她的眼神。短短的两面三刀三分钟,老师给我们的感觉是:整洁端庄,精力充沛,目光深邃,和蔼可亲。”(可见本人还没有说,学生装已经根据本人的衣着,神情形成了对一个老师人格的推陈出新断,作为老师,也仅自己的动作,形象对学生进行“无言之教”)这就是用词准确,生动的效应。又如:写一段自然景物描写。(每当天空渐渐撩去那黑色的面纱时,东方便飘起了一朵朵红色的云霞。随着红霞的出现,太阳慢慢地,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涨得通红的脸庞……)

  同时也少不了积累。学好语文,首要目标是积累,本文生动传神。如:描写天塌的情景,通过一连串的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逼真地传达出人间惨状。又如课文结尾,看似随意,实则抒情,文笔流畅,余味深长,值得好好朗读与积累。让学生的练习落到实处,抄写文中美词,美句并仿写或写出同结构的词、句等。

  总之,学完本课,看看学生的所获,本人也在想,任何一篇文章无论会么体裁,都得把握住一点,不能失去语文的“真味”。也就是“朗读与写作”要落到实处,语文的真味是没有花样的设计,它就是一门朴朴实实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你就本本分分地去教语文,乐在其中,不会失真的。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8

  一、案例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还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校课题《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研究》提出了八项教学策略,其中提到了“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有效结合”策略,要求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技能,同时还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组织与学习方式有效结合”策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方法指导与思维培养有效结合”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民主平等与课堂和谐有效结合”策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二、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31课。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温故而知新。

  1、复习词语:“捡石头”游戏。

  2、写生字(隆、塌、挣、喷、缺、纯、冶)

  (1)共同点;(2)该注意哪些地方;(3)范写“喷”;(4)生练笔;(5)评议

  【设计意图】:课始,我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孩子们延续第一课时学习《女娲补天》故事的余韵,当一回“女娲”,读对课件中“石头”上的词语就能捡到“石头”去补“天”了。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另一方面又和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第一环节除了复习词语的读音,还直接将词语中这节课要求会写的字用红颜色突出,用于第二环节的生字学习,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优化了课件资源,并顺利完成由读到写的过渡。我精心将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分类,这节课要求掌握的生字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左右结构并且大部分是左窄右宽(“缺”字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识字写字。

  3、师引读,复习第一自然段。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接: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生接: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生接: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生接:到处是洪水。许多人——生接: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生接:在水里挣扎。)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9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语文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上,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出了女娲不怕困难补天的'事。有的学生说,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终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学生说,天补好了,很高兴,当然喜欢这一段。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女娲不仅勤劳,而且不怕困难,终于把天补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欢这个自然段。也有的学生说这段主要写女娲不怕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欢这一段。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

  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学生的发言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朗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谈话导入后,我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和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先自己解决,弄不懂的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互相讨论弄懂。我发现这是一篇学生非常爱读的神话故事,整个教学中,学生的心都被女娲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劳等光辉形象深深地牵动着。

  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如“天塌地裂”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少见,学生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但仍然比较空洞。此时我出示的一组相关的图片和声音,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虽然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见过,但是感受不深,这时,我搜集并出示“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的图片,学生被美丽的图片迷住了,在一阵阵“哇!“好漂亮啊!”的啧啧赞叹声中,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等词,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为女娲的神力而惊叹,学生就能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好课文。

  此时,学生也能有感情地朗读了。但我总感觉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到位。于是,我顺势而导,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例如:“他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这里的“找啊找啊”蕴藏着女娲寻石的艰辛,可仅凭文字学生无法深刻领会,朗读时也就淡而无味了。我说:“女娲为寻找纯青石爬山涉水、历经艰辛,我们来想象一下,女娲找了哪些地方?到底是怎么找的呢?”接着出示填空练习,让学生填空把女娲找的过程补充完整,丰富女娲的动作,让学生在细节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学生思考片刻后,一只只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这一生成让课堂更鲜活。想象说话后再来朗读这句话,那语气中、表情中便渗透着对女娲寻石的艰辛的深入领悟,读得入情入境,别有一翻风味了。看来,适当的补白有助于学生能更深刻的领会其内涵,促使朗读更精彩。

  最后,我联系《西门豹》,进行学法总结:“《西门豹》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的品质?而《女娲补天》又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这样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清晰直观地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习作中注意细节指导,真正做到从课文阅读习得习作方法。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0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如何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精神和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以读为本,边读边悟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也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在这节课上,我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指导朗读训练。课前预习要求读正确,检查预习情况时要求流利地读,通过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读后引导进行评议,通过欣赏同学的朗读,让同学们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研读课文时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在指导中,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提高朗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除了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发挥不同的功能。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体验、升华情感。

  2、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较好。

  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师生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第一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小组赛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通过让学生闭目想象,感受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上驾驭能力不强、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灵活、教师的评价语很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女娲图片,通过图片,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什么是神话,并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然后找出女娲怎样补天的相关语句。

  通过感情朗读,找出表现女娲补天的艰难的词语,体会女娲补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最后把女娲补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1

  《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传说故事,讲述的是女娲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寻找五彩石补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女娲百折不挠的形象,赞美了她为拯救人类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女娲这一神话人物不怕危险、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冒着生命危险、零零星星、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凸显女娲的精神。我是通过学生的体会,想象,朗读,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的。

  在“上山寻石”部分,感受其艰难环境中,我让学生结合课件背景图,去想象体验“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给人类及女娲带来的重重困难。为了彻底解决人类的灾难,女娲是怎样做的?她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让学生画出使自己感动的句子,试着写简单的感受,学生通过寻找重点词,理解体会,谈了各自对女娲这个人物的认识,再通过我的引读,女娲善良、勇敢的精神品质就渗透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炼石补天”部分,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如我设计的补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娲会冒着怎样的生命危险?”“你能想象女娲炼石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五天五夜?”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充满神奇色彩。

  在教学中,同时学习了《渔夫和魔鬼》这篇神话故事,让学生充分了解神话故事的神奇,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也会日益增强,积累量更会日渐丰厚。然后我在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也有像女娲这种甘于奉献的人,你会想到谁呢?以此来达到思想教育。

  最后,我想说“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习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骄傲!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2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首先在讲课前,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包括理解生字词,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这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对课文比较了解了,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上第一课时。我从播放晚霞的图片导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感受到这么美丽的晚霞原来是由女娲补天后留下的,对女娲这个传奇人物感到钦佩,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读课题之后,我问他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主要是写女娲的,知道写女娲补天的故事。我请学生说了关于女娲的其他了解,学生津津乐道,说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本节课我指导学生识字学词的目标定位于扫清学生阅读障碍,使学生获得汉字文化的熏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课前我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情,把识字重点定位在学生识记、理解有困难的字词上。力图把“识字学词”的环节教“活”,让“识字学词”不再是枯燥的、简单的认读,而是生动的、有效的获取语文素养的过程。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等叠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天塌之后人间的可怕景象。为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叠词的表达效果,学生读“熊熊大火”后,我这样引导:大火怎样?从哪儿知道的?使学生明白叠词“熊熊”用来表示火势很旺,并引导学生积累了一些这类词语。“围困”一词用的恰当传神,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陷于困苦,无法摆脱的悲惨境地。我把对这个词的理解放到了课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并给学生播放视频及图片,使学生形象理解词义。

  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觉得自己在时间的调控上还有待加强。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前松后紧。在字词的处理上节奏太慢,以至影响后面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它,浸润着我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的惆怅和欣喜。期盼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使第一课时精彩无限。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3

  《女娲补天》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其次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中的几个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最后练习感情朗读,在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理解课文之后,我请同学说说自己查到的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有的同学找到的故事情节也不太相同,因为本文是童话传说,随时间的'推移,很多人给它润色,所以,相同的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童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4

  上完这堂课,我忽然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句话很有感触。虽然我也是一直上着语文课,一直思考着语文课堂教学。但是平时的语文课总比不上上公开课那样,上公开课是一种“磨”,是一种“蜕变”,每经一次“蜕变”都有一次新的体验,新的豁然开朗。所以很感谢,也很珍惜这次“蜕变”的机会。下面就讲讲这次“蜕变”的感受。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受女娲精神是重点,课文中有很多具体的语言文字可以挖掘提炼,感悟神话的神奇,也就是让学生感受古代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这个目标很感性也很模糊,比较难。

  1、抓住主线,串连整体:

  有句话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支点找得成功,可以起到聚焦、内化的作用,将散乱的精彩文字串连起来。我预设的主线是情感线,以整体感知女娲的形象入手,以一个主导性的问题“女娲为拯救人类做了那些事情?”串起了女娲拯救人类的几个板块的句子,进行细细研读体会。

  2、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几天几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找啊找啊”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如我设计的补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娲会冒着怎样的生命危险?”“你能想象女娲都在哪些地方找过五彩石?”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

  3、反复研读,逐步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去感悟,去体会,但是读不是一味的同一层面的平移,因此我努力设计有层次的读,让学生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新的震撼。我在引导学生研读几大板块的重点句时就是让学生经历从感知性的读到理解性的读到欣赏性的读的过程。如读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时,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句子,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聚焦一个补白的想象进行扩散“女娲都到哪里去找了五彩石?”在驰骋想象的空间里,突出提升人物形象,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感受。

  4、感悟故事的神奇。

  课文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在课文学到这里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引导学生自己去写,后全班交流,这样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女娲的确了不起,从而感悟到故事的神奇,使课文达到了升华。

  课结束了,但是思考并没有结束:

  1、在指导学生朗读女娲找五彩石和补天的几句重点句时,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谈感受,没有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体验读的乐趣,在读中感悟,没有欣赏读的过程,整堂课下来,课显得过于疏松。

  2、创设情境,充分体验不到位。

  儿童年龄特点使他们对神话充满好奇心,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能创设神话的氛围,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我结合教学进程采用了几处多媒体手段,但女娲补天的插图没有很好地去用运;天崩地裂的课件如果配上音乐可以加强渲染力

  3、教学中,我还应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拓展的书目,使其学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会日益增强,积累量会日渐丰厚。

  4、这堂课下来,不知道是整体思路设计不好呢,还是设计不合理呢?只是.......作得不到位,使得难点没有突破呢?这是我上完课后最大的困惑。《夸父追日》的教学是抓住了神奇为主线,突出了神奇的特点,可是《女娲补天》的文本语言并不能等同于《夸父追日》,它的语言没有那么夸张,却很富有情感性,怎么上出《女娲补天》的文本特点呢?这将是我今后要再三去实践的目标,我要用实践解开自己的困惑。

  最后,我想说“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习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骄傲!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5

  教学片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串讲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1.师:你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

  生:我最喜欢第一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写出了天破了以后,世界变得很可怕的样子。

  生:我最喜欢第一自然段,因为这一段用了很多好词,比如:天塌地陷 恼羞成怒

  师:你们想看看当时的景象吗?(放动画片节选)

  (通过演示动画的直观手段,让学生看到课文中描写的难以想像的景象,同时对课文出现的词加以理解,如:恼羞成怒 天塌地陷等,并为指导学生的朗读做了铺垫。)

  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读出当时的情景?自己练练。指一名同学读,大家评。

  生:我觉得你读得声音很洪亮,好像还没有读出世界变得可怕的样子。

  生:我想读一遍,请大家听听。(读后大家评议。)

  生:我觉得你读出了共工打败后恼羞成怒的语气。

  师:什么是恼羞成怒呀?

  生:就是共工打输了,觉得很没面子,很丢人,就非常生气。

  生:我觉得你读得特别好,我好像又看了一遍动画片,我要向你学习。

  师:说说你怎么读得这么好?

  生:老师你不是说过,读书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像吗,我就是在读的时候想像当时的样子。

  (让学生照她的样子练习读,全班齐读。)

  2.师:你还喜欢哪个自然段?

  生: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女娲补好天后还用乌龟脚把天支起来了,天再也不会塌了。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女娲很善良,看到人类在受苦,发誓要补好天。

  (老师让小组同学读,指导读出下定决心,一定做到的语气。)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这段写出了女娲不怕困难补天的事。

  生:我也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最后终于成功了,我很佩服她。

  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来读读吧。(大部分同学起立朗读。)

  3.师:你们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我们读得声音很大,就是太快了,没有读出女娲补天时辛苦的语气,应该读慢一点,比如:不知烧了多少天火,炼了多少石子。“多少”要慢点读。

  生:我觉得最后一句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天补好了。

  师:同学们评价得很准确,同桌一起体会,读一读吧。

  (学生练习读后,再全班评读,老师再做指导。)

  4.师:课文读完了,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教会学生认真思考,质疑的能力。]

  生:女娲为什么要选五色的石子呢?

  生:因为天上的云是五颜六色的,所以要选五色的石子。

  生:天那么高,女娲能够得着吗?

  生:女娲是神,她能飞,天再高她也够得着。

  5.师:你们觉得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女娲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别人做不了的事,女娲做到了。

  生:我觉得女娲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她看到人们在受苦就发誓去补天。

  生:我觉得女娲是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

  6.师:让我们带着对女娲的赞美之情,再来读一遍课文吧。

  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其次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中的几个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最后练习感情朗读,在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理解课文之后,我请同学说说自己查到的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有的同学找到的故事情节也不太相同,因为本文是童话传说,随时间的推移,很多人给它润色,所以,相同的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童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课识字教学中,我一改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识字方式,把识字过程放在合作、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生互教互学,合作交流。全班只解决难记的几个字,生字的学习不忘方法,学生的识字方法五花八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合作探究的识字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在品读课文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学习,学生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感悟,在评读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别人,通过感情读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提出质疑,并由学生自主解决。在指导写字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要写的字,让学生自评互评,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体现了写字的育人功能。课后通过开故事会,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春潮》教学反思06-09

《争吵》教学反思06-09

律动教学反思06-08

功教学反思06-08

期中教学反思06-07

白杨教学反思06-05

影子教学反思06-05

《掌声》教学反思06-04

掌声教学反思06-03

《春酒》教学反思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