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4 08:22: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教学反思(集合15篇)

教师教学反思1

  首先,非常感谢进修学校缪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听我的课,也对几位同事在课后对我的课堂进行的详细评价表示感谢。

  整体而言,我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从导入到整体感知,到精读品析,到最后的回归整体,一路下来课堂的结构是完整的,但可能就是为了追求课堂流程的完整和顺畅,我忽略了学生的许多生成性问题,因此,这堂课似乎漏洞百出。

  从导入环节来看,开始我是以提问的方式来问学生是否知道化石,并且在多媒体中展示了几张化石的图片,农村的学生没有去过大图书馆,更别说博物馆,所以这样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接着就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边看FLASH播放的课文朗诵视频,边对照课本朗读来整体感知,本意是想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图文结合的阅读中初步感知全文内容的,但我忽视了初一的学生还没有这样的概括能力,他们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毕竟还十分有限,尽管我在揭示答案之前已经引导学生说出了许多关于这首诗歌内容的.不同答案,但我没有就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而展现的是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这是我最大的失误,因为这些语句学生根本不可能答得上来,到最后只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罢了,所以,在接下来的备课和课前准备中我会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内容、组织语言的这一环节。

教师教学反思2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由于历史在初中是所谓的“副科”,学生不太重视,因此学生初中的历史知识贫乏,掌握得太少、太散了,如简单的朝代更替、朝代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不知道,而历史主干知识、历史体系更无从谈及。而高一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时间的跨度大,类似于以前的专题史。如必修1的第1单元,内容综合的程度是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政治专题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积累、时间的跨度是史无前例的:从夏商周一直到晚清上下几千年。因此,学生根本搞不清缘由,记忆起来难度很大,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也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重视和加强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必要时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这样,学生就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就可能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在学习时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并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注意总结提高,定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教师教学反思3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活动进行了一些修改。首先是对目标的修改。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的设定上,应从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与动作技能等方面考虑。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中,情感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郊游》是一首欢快明朗的歌曲,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很容易就勾起幼儿之前去郊游时开心的记忆。幼儿在活动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开心的心情,和小伙伴一起表演时也是开心的。所以我对目标进行了修改,希望通过活动,幼儿能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其次,是对活动过程的修改。我们小朋友已经有过集体郊游的经验了,所以通过一个关于郊游的谈话活动引出整个活动。并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再“去一遍螃蟹市场”。不仅唤起了幼儿郊游记忆,还产生了和同伴一起郊游时愉快的心情。保持着这样一份心情,幼儿很快就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来,学习的更加积极了!《指南》中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还用语言创设了多个郊游的情景,鼓励幼儿用邀请的方式再来演绎整首歌曲。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幼儿并不会觉得唱歌是枯燥的,反而是有趣的。边唱边做动作,边邀请小伙伴,幼儿的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虽然在课前对活动进行了修改,但是活动结束之后,还是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的。

  一、对情景把握不够,导致幼儿不能很好掌握歌词

  通过唤起相关记忆和反复聆听这首歌曲之后,幼儿对歌词理解了不少,并能跟着音乐唱起来。但我发现幼儿对“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这一句歌词的掌握比较薄弱。当时我是停下整首歌的教学,把重点练习放在这一句的学习上。先让幼儿念熟了再来唱。在课后,我反思,在这句歌词的学习上,为什么不利用他们去郊游的经验呢?可以引导幼儿理解:首先我们是愉快的去郊游,然后是停下来欣赏风景所以可以是优美的感觉。这样幼儿应该更加容易掌握歌词了。

  二、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对幼儿的'回应不够全面

  音乐活动的教学是我自己比较薄弱的一项。在本次活动中,自己的语言的表达、提问应该更加精炼。有些问题没有问到点上或者问题太肤浅了,比如:“我们去郊游时开心吗?”“你们唱的真好听,再唱一遍好不好呀?”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无意义的。在对幼儿的回应上,我也只是用“是的。”“你说的对。”等简单的语句来回应,导致个别幼儿兴致缺缺,到后来的邀请表演环节才重新提起兴趣来。

  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深刻分析教材,采取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幼儿的各种反应,对于幼儿的回答给与积极、有效的回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位幼儿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

教师教学反思4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1998年至今一向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教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教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所以,教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终,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方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我上了一节课是《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此课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透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然后透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终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反思此课,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由高涨走向平静最终陷于低落。

  一开始,我透过一段影音资料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讲第一个问题“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提出问题“你明白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同学们十分用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当讲到第二个问题“光彩夺目的散文”时,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立刻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思考了“我就应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思考了学生的因素,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当我和教研组长及其他教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你没有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让他们沿着自我的思路继续前行,即没有让学生自我从身边的、熟知的知识谈起到引出未知知识,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时光,所以学生的情绪才一落千丈大家的话使我更加明确了本课失败点所在。

  课堂教学中就应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我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能够透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透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节不太成功的历史课,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主角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明白哪些问题而非按教师的预设只思考自我怎样教、怎样问、学生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次的偏差,还是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思考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我就应十分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透过这节课,我悟出一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仅有停止了告诉,学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学中仅有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才能自我往前走,才能自我去发现。

教师教学反思5

  1、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认识角,有助于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

  鉴于二年级学生仍然喜欢听故事,我设计了故事《小明的一个星期天》,通过小明把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渗透到故事情节中,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把数学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用学具做角,再通过学生做出来的角进行比一比从而认识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学生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合作学习,提供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强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做一做、折一折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活动。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上,一些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受到别人的启发,打开了自己的思路,同样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

  不足之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不够精炼,表达技巧有待加强。

  2、教学过程中遇到突然停电(课前没有预想),虽能转换讲解方式,但却没能很好地捕捉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所以此环节的教学有些不足,学生的理解也受到局限。

教师教学反思6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利用游戏。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热闹,使学生在欢乐中理解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时光一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原有的最初的学习高温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正逐渐地不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课前教师不遗余力的精心设计组织来吸引学生兴趣;课上学生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热闹,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课后,学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一学期下来,学生则普遍捧着课本迷惑地望着你。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安排不合理,学习没及时巩固,知识没能螺旋上升,直接导致教学的畸形。

  应对如此频频告急的.教学危机,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

  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说说唱唱玩玩。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学习英语,游戏应成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手段。所以,我们在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我们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此,我认为游戏作为帮忙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到达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我设计游戏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我根据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本事,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二、组织得法,严谨有序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小学生天_游戏,争强好胜,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所以,首先,有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防患未然。在游戏过程中即使还出现一些混乱,我要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评,而是进取讲清楚。

  三、适时适度

  我认为不本事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学资料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上游戏娱乐课。

教师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们实验幼儿园的中心工作,以“乐观敬业、感恩激励、创新务实、科学发展”为抓手,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保教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迎接了20xx年美丽校园建设暨学前教育规范化管理年现场会。现总结如下:

  一、抓教研促教学

  我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继续认真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深入领会《纲要》精神,认真钻研《教学用书》,分析、领悟教材内涵,逐步培养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在园内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周一、三定时定点开展业务学习和教科研学习,遵循互动式原则,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旁听式学习变为互动式学习,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讨论的主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看法,最后形成共识;鼓励教师认真钻研《综合活动丛书》,分析、领悟教材内涵,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在各个活动环节中的合理呈现。我们积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各种培训的机会,虽然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不是人人均等,但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及时反馈所学经验,利用介绍、照片、录像等方法,让教师们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开展赛教、听评课活动,一个个青年新秀从这里起飞。蒙亚宁、张丹同志被评为优秀教师,受到表彰奖励。

  二。重视培训。促教改 。

  1。由教研组长组织,利用每周二下午集体备课,鼓励教师分析教材,挖掘教材,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针对不明确的,有异议的地方,分析教材,改变教学策略。

  2。以“抓骨干,带一片”的工作策略,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鼓励青年教师争当教学典型,积极创新,以榜样、模范的教学行为带动幼儿园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我园蒙亚宁和张丹两名青年教师作为骨干力量,以塌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好的教学能力赢得了全园教师的好评,我们就以身边的教师作为榜样,动员其他教师向他们学习,采取随机听课的方法,从身边学起,对比和检验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是对青年教师工作的一种鞭策。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精心准备,观摩后的互动也使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教育评价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认清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

  3。正副园长深入教学一线,带教促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张丹副园长兼中班音乐、美术两节活动。在课堂中,通过和老师相互观摩的形式,虚心听取一线教师的评析、深刻解剖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优质的教学质量带动全园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理清思路,学会听课评课,学会归纳总结。

  4。为探索美劳课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孩子对美劳课的兴趣,并逐步形成我园美老课的特色。本学期,各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点,制定班级美劳特色活动计划。结合主题活动内容,以区域活动的形式提供给幼儿操作,并逐步形成班级特色。废旧物粘贴、喷刷画、刮画、撕贴、折剪等美术、美劳形式将出现在各班的区域活动中。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和场所,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5。本学期我园开展教学评比活动,在观摩、反思、集体评课的过程中,教师们的分析总结能力、反思能力、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通过对教育目标的解读,探讨教学策略,帮助教师领会学科领域的内涵及教学中重点难点的把握。

  6。结合“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用自查、园评的方式,对幼儿园一日常规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7我园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园长出外考察。提高保教管理水平,使幼儿在这里快乐成长。

  三。加强研究,突显特色

  我园《手指算》、[舞蹈]课实施一年来。科学、规范课题研究工作,并加强教师对儿童个案的观察研究,为行动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工作初显实效,孩子们在这里手脑全面得到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以观察研究幼儿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为突破口,培养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敢于探索,大胆尝试的精神,塑造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锻炼与人合作的情感和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我园形成独特的办园特色,打下基础。

  四。家、园互动,共建保教平台。

  本学期,我园不定期的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如:开学家长会、家长半日活动、亲子游戏、健康教育讲座、兴趣班成果展示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向家长介绍、汇报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及先进的.育儿经验。大部分家长能在百忙中抽空前来参加,每次活动均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并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活动。而且,通过家长学校活动也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提高幼儿在园活动质量,赢得了家长的赞誉。通过开放活动,我们教师也或多或少获得了一些启示:教师要学会倾听、观察幼儿;为开展顺利,教师必须与家长有更密切的沟通;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是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还是欣赏者等等。

  五,节日共庆 、文明发展

  我园利用清明、母亲、端午、父亲节召开庆祝会。为母亲献上自己小手制作的精美礼物,一个个小小的礼物得到了家长的赞美。我园六一儿童节组织了大型文艺汇报演出,领袖儿童的主持,孩子们精彩的表演、优美的舞姿迎来了阵阵掌声。舞蹈班孩子的形体操,展现给家长的是心灵的震撼,孩子就像一个个舞蹈演员。服装秀更是展示了教师的风采,教师亲手制作的服装,把孩子打扮的更加漂亮。任婷、张姣同志获的了服装设计优秀奖。蒙亚宁、王妮获的了团体操组织奖。

  一学期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幼儿园的各项保教工作,在教师们的辛勤努力、勤恳工作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我们一定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争取在工作中再创辉煌

教师教学反思8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

  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再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盒1盒地数……一共13盒。

  生2:我是2瓶2瓶数,再加1盒……一共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4:我是先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

  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反思: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从情境入手,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

  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教师教学反思9

  记得师范毕业后的十来年教学工作中,一直从事的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结下不解之缘,应该是从20xx年开始吧,当时第一次这接触“课件”这个词。于是心中便萌起一个想自己学做课件的念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对电脑一窍不通的我,开始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从最初的五笔打字开始了我漫长的信息技术学习,然后是WORD、EXCEL、PPT……,后来用PPT开始我的第一个课件制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PPT并不能满足我做课件的需求,于是通过网络得知FLASH能更好的制作精美的课件,接着是痴迷的FLASH学习,几年前做的一个语文FLASH课件还获得省一等奖呢……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了过来……后来因工作需要,我成为了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开始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生涯。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这门课程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是否对于以后的升学有没有用处来衡定一门课程的重要与否。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校的领导也好,教师及家长也好,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另外网络给中小学学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与后果,使得人们对学生过早的接触信息技术有种抵触情绪。现在部分学生长时间沉湎于游戏,导致其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业,一些新闻媒体上传播的学生因某些网站上不良信息以及暴力游戏的影响,诱使青少年学生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件屡见不鲜。于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反对呼声较为强烈,很多家长认为这门课开还不如不开,亦使得它一定程度上遭到冷落。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应从思想上改变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看法。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和学习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知道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我觉得,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应着重让学生从思想认识这门学科对自己的重要,引导他们认识好这门课程,显得极为重要。

  信息技术课作为技能课,偏重于实践、侧重于操作,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如果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就能使信息技术学科中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都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我们伴着信息技术这个“法宝”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今天、明天、将来我与信息技术的舞步更轻盈更亲密!

教师教学反思10

  我想英语课堂教学应更加需要情趣、体验、多维和互动,由教师的讲授型向学生的探究型学习转变。同时教师要会欣赏学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知识,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由于在课堂上我创设了情景,因此学生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有七八个小组的'学生都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我根据各小组表演的情况分别给予表扬“Welldone”“Verygood”等等,让参与的学生都有了一种成功感和被认可的感觉。等句型让他们分组练习。然后自己扮演外宾询问引出用语:Isthis…?Who’she/she?。学生学习并分组练习,表演。当然,此时,我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这一组学生的对话中是否有误。

  如此学生在课堂表演中正确掌握了有关“人”问答用语。3B。Unit3。这一课时中,我让学生准备了家庭成员的图片,并把全班学生分为9两人小组。每组一个学生扮演一个外宾。之后我适时提问:如果缺席的这位学生是英国人,听不懂中文,那么怎么用英语来介绍自己的家人?

  我随即教学了以用语:许多英语老师或许都有此感叹: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似乎总有那么一段距离,好像很难做到“言行一致”!其实在不少英语课时上,只要教师用一些心思,想一些点子,找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似的切入口,完全可以体现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功能性。

教师教学反思11

  新学期伊始,为了美化环境,亲近自然,老师和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绿植。在户外小乌龟形的种植园里孩子们还亲手种下了南瓜、西红柿、葫芦等大家共同收集来的小种子。平日里这些植物都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负责浇水和照顾的。一个周一的早晨,细心的依依发现她最喜欢的那盆绿萝有点发蔫儿了,接着孩子发现,“小乌龟”里刚长出的小苗也都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天天赶紧拿起水瓶给他最心爱的南瓜苗浇了满满一瓶水。快到中午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棵棵小苗又重新挺了起来。孩子们明白了,原来小苗是因为缺少水分才发蔫儿的。眼看就要到“五一劳动节”了,孩子们不禁担心起来:要过节了,刚刚长出的小苗还那么娇嫩,没有人给小苗浇水可怎么办呢?一时间这个问题成为了孩子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头脑风暴——节假日怎么给小苗浇水

  看到孩子们这么关心小苗,我为他们的善良和爱所感动,同时想到,这是一个引导孩子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好机会。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放假了,怎么给小苗浇水呢?

  孩子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有的说:“我们可以在放假前给班里的花儿多浇一些水。”有的说:“我们可以轮流来给花儿浇水。”还有的说:“我们可以每人搬一盆花儿回家去浇水。”

  孩子们的主意还真多!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呢?我引导孩子们思考:“你认为我们这些方法能做到吗?谁能说一说你的看法?”这下,有的孩子说:“我觉得要是放假前给花浇太多的水,花会被淹死的。”有的说:“要是小朋友都出去玩了怎么办呀?”还有的说:“我们班的大绿萝又大又沉,每次都需要两个人抬才行,小朋友家的车也装不进去呀。”这几个方法被否定以后,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我鼓励他们继续思考还有哪些解决办法,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大家再交流。

  孩子们果然又想出了新办法。琳琳拿着自己的记录介绍说:“可以在幼儿园门口的水龙头上接出一根管子,到了周末传达室的爷爷就可以打开水龙头给小苗浇水了。”但元元觉得这个方法只能浇操场上的植物,教室里的小花还是没有水喝。这时睿睿的一个想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说:“如果我们有一台能自动浇水的机器,一会儿浇这一盆,一会儿浇那一盆该多好啊!小苗就不会渴死了。”

  睿睿的提议引发了大家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地想设计一台自己的“浇花器”。

  第一次设计——天马行空的科技想象

  为了支持并引导孩子们的想法,我设计了记录纸,并对大家说:“如果你想自己设计浇花器,就在记录纸的设计师一栏写上你自己的名字,如果你想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设计就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名字。”这番话看上去是在给孩子们介绍记录纸的用法,实际上我是在鼓励孩子们尝试和自己的同伴一起进行设计,更多地体验合作与协商的乐趣。有些孩子仍是自己设计,但更多的孩子开始和伙伴一起兴致勃勃地设计能自动浇花的机器,孩子们叫它 “自动浇花器”。

  有的浇花器是一个拿着水枪的机器人,它胸前设置好的程序可以保证按时给每一盆花浇水;有的浇花器是一辆瘦身的洒水车,可以自己移动位置用水管来给小苗浇水;有的浇花器上有一个漂亮的定时器,可以让喷水壶一样的装置定时来给小花喷水。在交流中孩子们都为自己浇花器上的装置兴奋不已。

  看到孩子们充满想象力但又不切实际的设计,我想:怎样才能既保护了孩子们大胆想象的热情,又能够引发孩子们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兴趣呢?我对孩子们说:“大家的设计都非常棒!每个自动浇花器的功能都非常强大。现在我请大家在设计图的右边或者空白处把你们制作浇花器需要的材料记录下来,看一看在我们的周围能不能找到?然后再想一想如果我们真的制作它们,会不会有什么问题?”通过记录和统计,孩子们发现找不到制作需要的材料和零件是最大的问题。

  看着孩子们愁眉不展的样子,我启发孩子们:“我们能不能开动脑筋用我们周围能够找到的材料来制作一个简单的浇花器呢?”一直在思考的浩浩说:“我倒是有一个主意,可以在我家里找一个很大的饮料瓶,在瓶子底儿打个洞,然后让水慢慢地流进小花盆里给小花浇水。”我又问孩子们:“大家觉得浩浩的想法可以实现吗?”这下孩子们频频点头,因为大家觉得废旧的饮料瓶很容易就能找到。

  第二次设计——围绕废旧材料的利用进行

  接下来我又请孩子们对自动浇花器进行了第二次的设计。这次的设计孩子们仍然是以绘画的方式在记录纸的左边画上浇花器的图纸,在记录纸的右边将需要的材料一一画出并标出每种材料的个数,然后由老师用文字帮助孩子记录下他们的想法。记录的过程既是孩子们用语言描述自己想法、老师用心倾听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梳理思路、完善方案的过程,同时也是老师以此了解孩子原有水平选择支持策略的过程。在孩子们的记录中,虽然绘画的形象还不够清晰,对于材料的统计也不够明确,但在一次次的记录中孩子们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计划意识。

  为了分享孩子们新的设计方案,我们又一次进行了交流。孩子们拿着设计好的图纸津津有味地介绍着自己和同伴的新设计以及需要的材料。他们有的想利用海绵吸水和挤压出水的现象,把一块吸满水的海绵放在两根积木一样的木棍中间,然后靠木棍挤压海绵中的水来浇花;有的想用吃完的香蕉皮蘸水后放在花盆的边上;有的想利用绳子可以吸水的现象在小盆里盛满水,然后用几根绳子把水吸到不同的花盆里;还有的想利用小孔流水的现象在塑料盒子的底部打一个小孔,把绳子打结后从小孔穿过来,装满水后让水顺着绳子流到花盆里……孩子们的想法和第一次的设计一样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不同的是第二次的设计孩子们会先考虑需要的材料是否能够找到,然后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设计。

  制作“自动浇水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完成了自动浇花器的设计图,孩子们跃跃欲试起来。大家迫不及待地从幼儿园的“百宝箱”——废旧物品收集箱里、从自己的`家里带来了需要的材料。天天不但带来了自己需要的储水盒,还特意多带来一些准备给也需要它的伙伴们。当孩子们认为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的时候,制作活动就正式开始了。由于孩子们的设计不同,制作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老师的指导也便不同。

  1.耐心等待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最先做好也最先发现问题的是用香蕉蘸水的珠珠。为了用香蕉皮,她和兰兰一起很快吃完了一根平日里不太喜欢吃的大香蕉,然后在盛满水的小桶里蘸了一会儿,就赶快放到身边的花盆里。结果发现花盆里并没有出现她们想象的足够多的水来让小苗喝个够。又试了一次,发现香蕉皮吸的水实在太少了。

  对于香蕉蘸水的设计我从一开始就觉得会有问题,但看到孩子为自己想出的好办法兴奋不已,我只是问问孩子:“能告诉我为什么想到了用香蕉来蘸水吗?”珠珠很认真地对我说:“我最爱吃香蕉啦,每次吃的时候我摸香蕉皮都是湿湿的。我觉得香蕉一定能吸好多的水来浇我们的小花。”听完这番话,我说:“珠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们的设计也挺有意思的,那就照你们的想法试试看!”由于想到这一组可能会最先出结果,所以我一直远远地关注着她们。当看到她们似乎发现问题后,我没有急于上前而是想看一看她们会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去解决。俩人先是坐在位子上看着放在花盆里的香蕉皮愣了一会儿神,然后开始观察周围伙伴们的制作情况。最后,她们的目光停在了依依一组的制作上。两个人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商量着什么。我走到她们的身边也观察了一会儿,然后问:“珠珠,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珠珠又兴奋起来,说:“我们要做一个新的自动浇花器。要用海绵来做吸水材料,然后吊在花的上面让海绵里的水慢慢滴到小苗上。”原来她们是受了依依组的启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浇花器。我鼓励她们说:“你们组不但爱观察,还非常爱动脑筋想办法。”她们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浇花器,并对需要的材料进行统计。当我问起她们调整计划的原因时,她们告诉我:“香蕉皮吸水太少了,不够小花喝的。海绵能吸好多的水,所以我们就改成海绵了。”

  2.适时介入,引导同伴互助

  雯雯和香香按照自己的设计准备好红色的塑料盆并打满水后,把一根又细又长的棉线绳的一端浸在水盆里,把另一头放在了附近的花盆里。开始的时候她们用手捏住绳子的一端,可后来发现只要一松手绳子就会从水盆里滑落出来。看到她们愁眉不展的样子,我问:“为什么绳子总是从盆里滑下来呢?”我请周围的几个孩子一起来帮忙想办法。这时有人说:“可能是绳子太轻了,所以会从盆里滑出来。”有人建议说:“要是像我们的叶子观察瓶(在自然角里,孩子们把收集到的不同形状的叶子画上各种表情,想泡在透明的瓶子里进行观察。但由于叶子太轻总是会浮到水面上,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用一根线的一端拴住一颗漂亮的小石子,而另一端系在叶柄上,这样小叶子就会浮在瓶子的中间,便于大家进行观察了)一样,用小石头把绳子拴住再沉到水底,这样就不会滑出来了。”小朋友的建议让雯雯和香香的眼前一亮,赶紧找来石头拴在了绳子的一端,绳子果然沉在了水底,即使松开手也没有再滑下来。

  天天把用来做储水盒的泡沫盒用钉子在盒子的一角钻出一个小洞,然后请老师帮忙把两根绳子并在一起系出一个结儿,接着把绳子从小洞里穿了出来,而绳结正好能堵住盒子一角的小洞,盛满水后水就顺着绳子流到要浇的小花盆里。制作虽然成功了,但是天天组的小朋友发现泡沫盒做成的储水盒太小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水就流光了,还是解决不了节假日小苗喝不到水的问题。于是,他们想更换一个大的盒子来储水。

  3.利用“问题告示亭” 明确问题,学习求助

  有的小组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需要大家帮忙出主意想办法,但是由于每组小朋友都在忙于自己的制作,无法及时提供帮助。而且每组的制作进度各不相同,有的组正处在最初的制作阶段,有的在第一次制作后发现了问题正在调整自己的计划,还有的已经进入了第二次的制作阶段……怎么才能把

  自己需要帮助的问题让大家都知道呢?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孩子们认为如果有一个地方像广告亭一样能够把大家的问题贴在那里,让老师和小朋友看到后都来帮忙就好了。

  孩子们找到班里的一块小黑板,并将黑板用绳子分成上下两栏,上面的一栏叫“我们的问题”,是请小朋友们把需要大家帮忙寻找的材料或是需要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用绘画和文字说明(老师帮助记录)的方法记录下来,做成“告示”展示在这里。如果谁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找到了材料,就把这个“告示”从上面的一栏中取下来粘贴在下面的一栏“问题解决”里,并把找到的材料放在黑板下面的箱子里。当有需要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告示挪到了问题解决的一栏中时,就知道自己的材料有人帮助找到了,就会到箱子里去寻找。而对于需要大家帮助想办法的问题,如果有解决办法的孩子就会直接去找需要帮忙的小朋友告诉他自己的想法;或者由老师将问题转移到墙饰上,引导大家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小小的黑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都想给它取个名字,最后通过投票决定,就叫“问题告示亭”。

  4.将小组疑难问题转化为大家共同探究的小主题

  孩子们在制作和调整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雯雯和香香的“吸水式浇花器”借助线绳运输水分浇花总是不成功,一大盆的水怎么也输送不过去。于是她们继续寻找一种可以吸水的材料。浩浩和宸宸的“水瓶喷水式浇花器”在俩人的共同努力下好不容易才用钉子把瓶盖钉了个洞洞可以流水了,可是用积木搭成的支架总是会倒,根本就支撑不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他们把自己的问题——“什么材料最吸水”、“什么样的支架站得稳”贴在了“问题告示亭”上。

  这两个问题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典型问题。我将这两个问题粘贴在科学区的墙饰上,以期吸引更多的孩子来探索解决。为了寻找合适的吸水材料,几个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孩子一起做起了小实验。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吸水的材料,但是特性各不相同:线绳太细,不但吸水的速度很慢,吸水量也很少;卫生纸吸水的速度很快,吸水量也比较大,但是非常容易断;而纱布就比较适合给小苗输送水分,不但吸水的速度比较快而且比较结实,只是比较适合在室外使用,因为会有水流到地上。

  对于“支架”的研究孩子们是从生活中的寻找开始的:我们的桌椅、小床很稳,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让支架站稳的秘诀就在于支架要三条腿以上才可以,两条腿或一条腿的支架就需要有一个很沉的底座来支撑。有了这样的认识,孩子们开始寻找适合做支架的材料和做支架的方法。几个经常在“木工区”里活动的孩子带头选择了用木头来钉支架。其他同样也需要支架的孩子看到木头的支架很结实,也开始设计并制作起来。

  分享交流会——经验分享,共同提高

  孩子们的制作活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且大多是在活动区的时间里进行设计和制作的。作为教师看到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步伐和节奏来制作自己喜欢的浇花器,在欣慰之余,也不免有些遗憾。因为我亲眼看到并亲身感受到各个小组的孩子们发现问题时的焦急,以及解决问题后的兴奋与自豪。而且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那么如何能将这些好的方法让孩子们共享呢?我采用了集体活动的方式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分享与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伙伴们尽情地交流与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与方法。

  香香组的小朋友分享的是他们小组合作的经验,他们在制作木头支架的时候,发现只有三个人分工合作才能比较快地完成任务;睿睿组的小朋友一边展示着本组的设计图一边说,“在设计图纸的时候要几个人商量好了再画下来,要不老改图纸就太乱,看不清了”;天天组的小朋友采用了现场展示的方式,分享的是针对遇到的问题反复试验的做法,他们在把小的泡沫储水盒换成大的塑料盒时,由于盒子太轻,一倒水总是会从支架上翻下来,通过反复实验他们发现只要用比较沉的鹅卵石压住轻飘飘的塑料盒,再倒水就不会翻倒了……当孩子们听到或看到伙伴们的新经验好方法时,对自己的制作也更加有信心了,决心一定要完成自己的计划,做出最好的“自动浇花器”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台台滴答滴答流水的“自动浇花器”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每一台看上去很简单的浇花器都凝结了孩子们的汗水和智慧,因为它们的诞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孩子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才获得了成功。孩子们在制作“自动浇花器”的活动中,亲身经历了从设计、制作,再到不断调整的全过程。孩子们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体验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还真切地感受到了同伴合作的力量,以及关爱身边的植物所带来的那份快乐。

教师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即回头思考教学过程,对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审思,总结亮点和问题,决定改进教学的策略,因为它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特制订教学反思制度如下:

  一、要求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备有一本教学反思专用笔记本,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下来。每月至少写1个文本式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

  三、撰写教学反思录的程序一般是:

  1、收集、整理本周的教学问题;

  2、选取一个教学流程;

  3、选择一个精彩片断;

  4、确定反思的内容(经验或问题);

  5、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撰写。

  四、教学反思撰写类型多样,形式不一,可灵活使用

  1、教学后记: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篇幅可长可短,它又可分为几种,如:

  (1)片断旁注式;

  (2)困惑征解式;

  (3)结论感悟式

  2、反思文本:它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性反思,篇幅与一篇文章同。

  (4)案例点评式;

  (5)经验总结式;

  (6)失误反思式;

  (7)阶段回顾式

  3、教学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抒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

  五、教研处在学期末,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录,并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

教师教学反思13

  《一颗纽扣》原本是一个绘本故事,但是在这个绘本故事中却蕴藏着数学的知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教学内容定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把绘本和数学结合起来。把教学目标定为:1.观察画面,能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根据纽扣的特征(色、形、大小、洞的数量)寻找其主人。2.愿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教学的过程安排上,根据《一颗纽扣》这个绘本故事的发展情节开展:一只小老鼠出去散步,捡到了一颗白色的、圆圆的、有四个纽洞的纽扣,于是它决定去寻找纽扣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小老鼠找到了好朋友小狗、小兔、小刺猬、大象和蟋蟀,它们都掉了纽扣,但是它们掉的纽扣和小老鼠捡到的纽扣都不一样,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形状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纽洞的数量不同,所以没找到纽扣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视频课件,在生动有趣的画面的引领下,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都能找到两个纽扣的不同之处,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故事的最后小老鼠回到家看到妈妈的衣服上也掉了一颗纽扣,小老鼠就想:这是不是妈妈的纽扣呢?于是我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妈妈衣服上的纽扣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纽洞?和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不是一模一样的?观察完后,点击鼠标让小老鼠手里的纽扣飞到妈妈的衣服上,和衣服上的纽扣排在一起进行比较,结果是一模一样的,小老鼠终于找到了纽扣的主人,原来是妈妈掉的纽扣。《一颗纽扣》是一本非常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小老鼠在一路探寻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了颜色,比较了大小,区分了形状。该绘本内容简单有趣,画风可爱,情节与对话基本上都是重复的,特别符合小班“到底是谁的纽扣”这个悬念一直牢牢地吸引着小班幼儿的'注意,让他们能始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天性。

  经过这样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孩子们对怎样找到两个相同的纽扣有了丰富的经验,然后我再出示为每个孩子准备好的掉了一个纽扣的衣服和一些各种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和不同数量纽洞的纽扣,告诉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好几件衣服上都掉了纽扣,请小朋友帮忙寻找纽扣,并且帮忙把它缝在衣服上,这样让小朋友们自己寻找操作,孩子们都能找到和衣服上的纽扣一模一样的纽扣,让每个幼儿都在操作中练习,也满足了他们想要像小老鼠那样帮助别人的愿望,巩固了所学知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教学反思14

  对数学实践活动课了解的不够,选这一节做为此次活动交流课的内容。越备课越发现活动课很难上。对于如何把数学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的融合、学生的组织、制作知识的教学、以及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并制作出正确富有创意的年历。在课前这些都是我当心的内容。当然还有一点也是非常当心的,那就是时间我怕一节课来不及。

  学生们喜欢上活动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也希望在开放、情境试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快乐地学数学。我设计了“年历制作梦工厂”聘请学生做为设计员这样的情境。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知道年历的结构,懂得看年历,初步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会用简单的推理方法制作年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也结合美术剪纸等学科,实现课堂上多位一体。活动目标基本达到,活动重点也较为突出。课上我注意用鼓励的话去激励这节课中发挥好的.学生或小组,当然这种鼓励是实事求是的,让学生觉得自己因了不起的本事得以体现才得到老师的表扬,让他们的“虚荣心”得到暂时的满足,让他们产生下次更需要团结、合作的动力。

教师教学反思15

  《万年牢》一课中三次提到了“万年牢”,含义十分深刻。在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理解这三处后,我就开始引导他们理解三处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万年牢”这条主线,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并以此贯穿全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探究和学习,继而发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我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围绕着“万年牢”这条主线,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就进一步体会到父亲教育自己子女也是成功的,最终由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达到了最初设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其次,重视朗读和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在读这一环节中,因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更多采用学生自己选择重点语句朗读体会,重视个人感受的抒发。

【教师教学反思(集合15篇)】相关文章:

教师的教学反思11-30

地理教师教学反思01-13

教师师德教学反思01-09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2-10

教师教学反思心得06-30

老师教学反思11-04

教师教学工作教学反思12-05

新教师的教学反思01-09

数学教师教学反思01-07

教师的教学反思(15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