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23 16:55: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1

  在教司马光一课时,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学生质疑:“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就“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2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看图说话后回归课文朗读,想象情境后带着感受个性读,重点段落对比读,理解重点词语“举、使劲砸”后带上动作读一读,还有回顾故事从头到尾整体读。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引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我将“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与“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课,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

  短短三十分钟的`课堂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一、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很少展示,在下一段教学中一定要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二、我要精炼课堂过渡语,让我的语言更亲近孩子们,让自己的反馈语言更适合低年级孩子,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孩子,吸引孩子对语文的兴趣。

  三、掌控课堂还要加油。回顾这堂课,学生们在讨论的阶段很热烈,可是在这一环节,也过于拖沓,我给了很多时间给个别孩子发言,却没有很好的兼顾整体学生的状态。在以后的教学中,既要照顾学生整体状态,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司马光教学反思3

  观摩场景再现:教师首先带领幼儿复习律动“司马光砸缸”,接着,教师示范“砸缸救人”游戏的玩法,在幼儿了解了游戏的最简单的玩法之后,如下:教师抛出问题:怎样才能不停地玩游戏? 幼儿接住问题回答:得一直有砸缸的人和司马光。

  师:谁是下一个砸缸的人和司马光呢?

  师幼商讨之后:被砸到的人到缸里做司马光;缸里的人跑出来,跑得快的做下一个砸缸的人;跑得慢的人和刚才砸缸的人就做碎片,把缸的裂口填起来。

  师:现在又有一个问题,那缸里的人往哪个方向跑?

  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幼儿尝试游戏,这一环节始终是有层次的,从师幼共同游戏到游戏独立游戏,从听教师口令慢节奏地游戏到跟音乐快节奏地游戏,并且游戏的情境不断丰富,增加了被淹的司马光求救动作,趣味性也更浓。

  最后是集体舞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探索两两结伴游戏的方法,接着抛出问题“怎样和更多的小朋友玩游戏”,引导幼儿想出转身的方法,但是这只能解决一次交换朋友的问题,当再次游戏时又换回了原先的伙伴,于是教师再次抛出问题“怎样能让我们每次换的朋友都不一样”,引导幼儿想出想和同伴交换位置再转身的方法。最后,在游戏结尾增加了“砸缸-庆祝”的环节。

  观摩感悟及反思:

  整个活动以三大块开展:复习律动、游戏玩法与规则、集体舞,环节非常清晰。并且在游戏玩法与规则、集体舞环节中,教师始终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师幼之间以“抛接球”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掌握游戏玩法与规则。并且,师幼之间的互动很不错,教师和幼儿之间始终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的学习,帮助幼儿建构自己的认知。

  这次活动的亮点和关键点在于如何一层一层递进式地开展游戏,这一点上非常值得我学习。我曾经试图脱离赵老师的这个教案,自己去设计,自己去一步一步地递进、理清游戏角色的脉络关系,我有个疑惑,是不是可以有不同于“被砸到的两个人到缸里做司马光;缸里的人跑出来,跑得快的做下一个砸缸的人;跑得慢的人和刚才砸缸的人就做碎片,把缸的裂口填起来”的方式,例如:被砸的人跑,跑得快的做下一个砸缸人,跑得慢的和缸里的人做碎片,填补缸的裂口;砸缸的人做下一个司马光,这种方式下,只有一个司马光。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很不错的音乐游戏活动,让我了解了音乐游戏组织的方式,为我自己组织音乐游戏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当然,我不会去一味的模仿,在我熟悉和了解音乐游戏所有的模式的基础上,我去大胆的去创新。

司马光教学反思4

  正式教学《司马光》一文之前,我们班的小朋友几乎都已经知道了有这么一个:机智果敢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了解到学生对故事梗概的意识已经存在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引领他们进行文本挖掘。借助教学挂图,我通过几个细节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挂图中的花园,并且重点引导注意到那口缸上:(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那是一口怎样的缸?

  生:那口缸上有很漂亮的花纹。

  师:你真有艺术的眼光,一眼发现它很美。

  生:那口缸很大。

  生:可能有一个小孩那么高,缸口嘛很大,可能有我们的桌子(的长)那么宽。

  师:你还能用其他事物来进行对比,真不简单!

  生:我想这口缸是用来浇花的,它里面一定装有水……

  师:只是装了一点水这么简单吗?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水?

  生:不是。是“装满”了水的缸。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何种方式让他们体验文本是教师思考的`问题,但是,体验的过程是学生收获包括文本基础在内的一切知识点的源泉。学生的眼观、手摸等亲身体验是打开他们学习知识的一个突破口。

司马光教学反思5

  本文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会写四个字,通过读课文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昨天下午就已经让孩子预习课文了,上来就直接检查孩子预习情况,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孩子多读,多和这些生字见面,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然后就一些稍微难的字交流识字方法,最后采用登山比赛的方式巩固生字。写字,本来准备写四个字,因为怕孩子连写4个字,注意力会不集中,我分开来教,交流完识字方法后,指导学生写吓和叫,这两个字比较简单,朗读完课文后,重点指导那和都的右双耳,(自己在识字那里比较拖沓耽误时间,这里没有完成)朗读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问题进行教学,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危险,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重点抓住他们不同表现的动作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比较让孩子感受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聪明、积极动脑思考的品质。

  我自己觉得没做好的.地方:1、前面部分有点拖沓,想重点指导的两个写字没有写。2、自己说的太多,不敢放手让学生说。(观察图画:假山下面有个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我想引导说出在这里玩会暗藏着危险,引导不够好,我就直接说了,用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我是以填空的形式进行了给写了两个句子。我本来想进行完这两个句子后,让孩子自己仿照着句子再说几个,时间有点紧,就没有进行。3、在学习司马光的表现这一部分时,自己有点慌,讲的有点过快,自己没稳住,学生也有点兴奋,纪律没前边好。4、自己应该少说,让孩子多读,读的还有点少。5、我做了一棵苹果树,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没完全发挥好作用。

司马光教学反思6

  《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从编者意图来看,要引导学生从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学习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承经典,发扬国学。

  我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梯级诵读助体悟。整堂课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范读引领、逐句练读,通过不同形式诵读记忆。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以读促悟,在诵读中体验、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二、逐层推进破难点。初次接触文言文,最难的`还是读句和节奏,而我通过范读让同学们画节奏,然后多媒体出示我画好的节奏让同学们对自己画错的地方改过来,对于文中比较长的句子我进行指导,如:“光持石击瓮破之”,最后让同学们跟着画好的节奏试读,让他们读通顺,读流利。

  三、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应该体现这个语文要素,我让学生借助插图和注释,以及自己的讲解,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意思。

  四、拓展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学习文言文《孔融让梨》。讲完后,我自己觉得每个环节衔接的不是那么紧凑,还有谈到司马光这一人物形象时,有些轻描淡写,只说到了司马光机智冷静,勇敢无畏,而没有对他要传递给我们一种怎样的品质没有进行拔高、升华,此时,若能借助问题:同学们喜欢司马光身上哪一点?为什么?还可以设置一些更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别的小朋友是见死不救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做?通过问题,把学生引入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听取同事们的宝贵建议,我也要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课堂的努力方向,吸取别人的闪光点,相信通过彼此思想的碰撞,我们会携手走得更快更远。

司马光教学反思7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本节课我以识字教学为主。具体如下:

  一、多种方法识字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学习生字。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学生熟记生字,同时,我采用了多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如:学习“常”字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经常和谁在一起?谁经常和你一起玩?从而理解“常’多次的意思。再如学习“掉、喊、跑”字,我让学生表演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们能入情入境的学习,真正理解了课文。

司马光教学反思8

  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孩子们并不陌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孩子们就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透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到达。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攻破这一难点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我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一个小伙伴一不留意掉进了大水缸,这时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分别是什么反应?

  板书:

  别的小朋友司马光

  慌不慌

  (吓哭了,举、砸

  叫着喊着

  找大人)

  透过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当时的反应的比较,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司马光的'沉着冷静。但是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方法的巧妙呢?

  我让孩子们想象: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个什么办法去救这个掉进大水缸的小伙伴?经过讨论:

  方法1:我叫小伙伴们一齐把水缸推倒。

  生1:但是这是一口大水缸,而且里面装满了水,肯定很重很重的,我们只有几个小朋友的,推不动的。

  生2:而且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了,有的叫着喊着,哪还有力气去推大水缸呀?

  方法2:找跟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生3:他们在花园里玩,不必须有绳子的,有可能等绳子找到了,那个小伙伴也淹死了。

  生4:而且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肯定很害怕,扔给他绳子他不必须抓得到。

  孩子们还有很多奇怪的方法,但都一一遭到了同伴的否定。

  就这样在想——否定——再想——再否定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觉得还是司马光的方法最好!这样,难点也就基本解决了。

司马光教学反思9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都是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题来编排的。《司马光》这一课是很传统的'课文,文中讲述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结合低年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课前对我班学生的了解,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字,会写“吓、叫”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或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并在朗读的过程中随文识字,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和水平。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加上动作朗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整堂课我利用手势、表情、语气感染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引着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当中,随着情节的推动,学生们一会儿体会到紧急,一会儿体会到紧张和慌乱。当课文进行到最后“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很多孩子长吁了一口气,高兴地笑容绽放在脸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引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自学四、五两段,找出其他小朋友和司马光分别是怎样做的,进行了比较,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

  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出他们的不同反应。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课,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

司马光教学反思10

  《司马光》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一不留意掉进假山下的大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一块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交流,引导学生在简单、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相互交流的碰撞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一、从课题入手,激趣导入

  新课伊始,我工整地板书课题——司马光,让孩子们一边同步书空,一边思考:司马光姓什么呀?

  孩子们根据平常所见到“张、王、李”等都是单姓的惯性思维,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司’”!

  我摆摆手,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疑惑地盯着我。我用红粉笔在“司马”两个字下面重重地划了的一条线,孩子们将信将疑地说“姓‘司马’”,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在“司马”旁边写上了“复姓”二字。然后适当拓展复兴的来历,“司马”这个复姓是用官职名称作为姓,司马是掌握军事的官职,并让孩子们中午回家也用这个问题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二、自主演一演,理解重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找出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语句,看图模仿司马光的动作演一演。一年级孩子,爱动,也个性爱表现,我就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表演中简单愉快地理解词语和句子。紧之后,我问孩子们:司马光为什么这样使劲?学生立刻想到:他想快点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如此演一演,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三、在比较之中,攻克难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看图比较:引导学生看左面一幅插图,直观感受应对掉进大水缸里的同伴,其他孩子惊慌失措的样貌;再仔细观察右面一幅插图,两相比较,感受司马光遇事时的沉着、机智和勇敢。

  (2)读课文比较:当一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留意掉进大水缸里时,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先让孩子们找一找相关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出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会怎样样。孩子们说这样耽误了时间,掉在大水缸里的小朋友会淹死的。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标记画出相关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反复读一读,细细体会司马光救同伴时的沉着、机智、勇敢。

  三、延伸拓展间,体验快乐

  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听完孩子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表示鼓励,使孩子们感受到动脑筋的快乐。

司马光教学反思11

  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孩子们并不陌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孩子们就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达到。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攻破这一难点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我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时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分别是什么反应?

  板书:

  别的小朋友 司马光

  慌 不慌

  (吓哭了, 举、砸

  叫着喊着

  找大人)

  通过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当时的反应的比较,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司马光的沉着冷静。但是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方法的巧妙呢?

  我让孩子们想象: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个什么办法去救这个掉进大水缸的小伙伴?经过讨论:

  方法1:我叫小伙伴们一起把水缸推倒。

  生1:可是这是一口大水缸,而且里面装满了水,肯定很重很重的,我们只有几个小朋友的,推不动的。

  生2:而且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了,有的叫着喊着,哪还有力气去推大水缸呀?

  方法2:找跟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生3:他们在花园里玩,不一定有绳子的,有可能等绳子找到了,那个小伙伴也淹死了。

  生4:而且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肯定很害怕,扔给他绳子他不一定抓得到。

  孩子们还有很多奇怪的方法,但都一一遭到了同伴的否定。

  就这样在想——否定——再想——再否定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觉得还是司马光的方法最好!这样,难点也就基本解决了。

  《司马光》教学反思

  上饶市一小 郑熠敏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

  “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可爱的曹俊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

  “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12

  经过前辈们的悉心指导,自己的反复修改,较为顺利地结束了市新教师培训汇报课的教学。现就此次的汇报课谈一谈教学设计上的得与失。

  试讲后,安主任,张老师、谢老师就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内容太多,不符合课时的安排;另外低年级教学,在第一课时中,还是要以识字教学为主等,做了大量的改动与调整。在做大改动时,我便集中精力把重点放在识字教学部分,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并把课文理解删减到一半。

  在识字教学中,我听取了各位前辈的建议,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训练。教学上我追求识字的科学性,环环相扣,力求完美。从自学生字,到反馈生字;从音节的认读到无音节的识记,再到游戏巩固,最后让其交流识字方法,自认为在安排上比较客观,完整。但整个教学过程下来,却总觉得有欠缺,没有落实到位。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周全的考虑,精巧的设计却没有训练到位呢?我反复看自己的教案,回想上课的情景,沉思许久才意识到在是细节上的闪失。如何让这些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得淋漓尽致,收到应有的成效,其实这里大有文章所做。也让我思忖这样的一个问题,精彩的环节,周密的`设计,也必须要有精确的打算与细节到位的处理,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地呈现在教学中。

  最后,我考虑最多的就是阅读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非常重视阅读指导,但是学生总不能透彻感悟,往往在自己的朗读基础上,他们只是按步造车,收效甚微。通过此次教学,首先让我自己的感悟有了一个质上的跨跃,让学生有声有色地阅读,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拔苗助长,而是营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理解。涓涓激情掷地有声,在感受中读,在读中品味,在品味中升华,这应该是我此次公开课的一大收获!

司马光教学反思13

  在教学《司马光》中,我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

  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司马光教学反思14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的时候,第一个立足点便是立足三年级,关注学情。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第一次与文言文接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朗读问题,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可以从容面对,感觉舒服,从而愿意去亲近文言文。之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经历多次朗读后,几乎可以背诵,至此,完成课后的第一题要求。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一方面,学生在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

司马光教学反思15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篇课文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欢。教学中我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将语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说话,会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一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并依托文本,抓住空白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朋友们会叫些什么,喊些什么,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表达基础上,让他们入情入境地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从而真正走进文本,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 、引领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贵在积累。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文中第二自然段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教学中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们各抒己见。一个适时的点拨擦然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展了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进行有的放矢的.拓展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是最重要的。针对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机智救们学生件事我适时进行拓展。下课了,有一个同学鼻子突然出血了,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学生们都说出了自己的主意,而且非常可行。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训练应丰富多彩,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展示个性,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命力。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反思04-08

《司马光》教学反思06-07

《司马光》教学反思06-20

司马光教学设计05-10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反思03-11

司马光说课稿06-11

教学的反思06-29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2

线上教学的教学反思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