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1 10:10: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较准确地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3、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体会到幸福感,并有帮助别人获取幸福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

  2、创编歌词。

  教具准备:

  钢琴、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视频导入:

  1、欣赏央视《你幸福吗?》采访片段,导入

  老师:“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说说幸福这个话题,我也来采访一下探讨一下?

  老师:“同学们,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

  来表达”?(学生回答)

  老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肢体)

  三、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感受歌曲情绪。问:谁来告诉我?(活泼、欢快)

  2、揭示课题:这是一首44拍的日本儿歌《幸福拍手歌》。(板书课题)

  3、复习44拍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4、请同学们看着歌单,听一遍这首歌。

  要求:1、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

  2、找出歌曲中出现最多的节奏?

  5、板书×.×节奏型,解释并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6、听辨旋律,比较哪一条更具有跳跃性,更能表现欢快的情绪?

  7、跟教师拍一拍节奏、读一读歌词。

  8、用“da”模唱旋律。

  要求:用有弹性的、欢快的声音轻轻的模唱。唱好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9、创编歌词,分组演唱歌词。

  讨论创编第四段歌词,然后跟琴分四组分别演唱四段歌词。

  10、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情感升华

  1、了解偏远山区孩子的学习生活,与自己的校园生活进行对比,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2、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帮助别人的友爱之情。

  五、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同学们,你们幸福吗?(幸福),老师也因为能和可爱的你们在一起而感到非常的幸福。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唱着这首《幸福拍手歌》走出教室。

幼儿园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

  活动流程

  《旧光碟真好玩》幼儿经常在家或幼儿园里观看光碟,光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为了能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和费旧物的利用价值,并提供观察和探索的空间,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便围绕光碟设计此活动。

  1、感知旧光碟带来的乐趣;培养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能发现旧光碟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尝试;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交往能力;能与伙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能发现旧光碟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实践。能与伙伴合作探索旧光碟的玩法。许多旧光碟分放在六个小筐中问题引发兴趣—自由探索玩法—合作探索玩法—延伸活动活动环节与内容(包括师幼互动)点评

  活动内容

  一、出示光碟,引发兴趣

  1、教师在选材上非常接师:今天老师带来许多被划坏的旧光碟,想请近幼儿生活实际。旧光碟是你们玩一玩,你想怎样玩呢?随处可见的东西,很容易接触到,教师一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幼儿熟悉的费旧物品,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真正的做到让幼儿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引领着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一步步的进行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学习过程。每一次问题的提出,就是幼儿将要实践的主题,光碟的玩法从最初的单一的一个人玩到最后多样的大家合作玩,整个过程都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幼儿逐步获得了更多的经验,真正体现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意义。

  3、教师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孩子的需求,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启发、引领幼儿在困惑时如何走出来,随时抓

  二、自由探索玩法

  1、个别尝试动师:谁能来试试你的玩法?谁有不一样的玩法?(教师适时引导启发,激发幼儿动脑思考)师:你的玩法真好玩!旧光碟的玩法多不多?过

  2、幼儿自由探索实践师:还可以怎样玩呢?大家都来玩一玩,看看谁的玩法多!(教师观察,幼儿遇阻或出现问题是程参与或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利用幼儿的玩法进行互相启发,激发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并留意合作的幼儿。)

  3、交流演示师:你玩了几种玩法?谁来演示你的玩法?(教师请想法多样,玩法奇特的幼儿做教多的讲解和演示,激发幼儿大胆创造玩法。)

  活动过程

  三、合作探索玩法

  1、合作演示,激发兴趣师:刚才有谁和伙伴一起玩了?你们是怎样玩的?

  谁来演示一下?(如之前没有合作玩的幼儿,则教师找一幼儿合作演示,激发幼儿合作游戏的欲望。)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你想和伙伴怎样玩呢?

  2、幼儿合作探索玩法师:请你和伙伴一起去玩一玩,看看还有哪些新玩法好吗?快去和伙伴商量新玩法吧,然后一起玩一玩。(教师观察幼儿,适当帮助没有伙伴的幼儿,给游戏受阻的幼儿以帮助和启发;激发幼儿创造玩法,利用“典型”玩法帮助幼儿相互启发。)

  3、交流演示师:谁来讲一讲,你和伙伴是怎样玩的?(教师对幼儿的交往和玩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幼儿大胆交往,大胆创造玩法。)住幼儿迸发的创造性火花,加以引导、启发,懂得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启示,最后让幼儿自己得出结果。让幼儿获得一种成功感。

  4 、在师幼的互动活动中,教师能通过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做到对幼儿实施有意义的关注。每一次关注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意的、盲目的、形式上的。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么样?

  教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不断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进行再创造。教师的适当启示使师幼互动变成有来有往的有效性互动,使互动中幼儿的反应成为有价值的反应。

  5、另外,教师在活动时,不是死背教案,教学具有一定的伸缩变化,能根据孩子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四、延伸

  师:小朋友能用旧光碟玩出这么多好玩的游戏,真实太棒了!那么,旧光碟还能用来做什么呢?它可以被回收利用吗?请你去研究一下好吗?

  (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建议:教师参与个别幼儿活动要适当,不能由始至终,还要注重观注其他幼儿,发现她们的困惑或者是新的玩法等。

幼儿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数学课本第15页的例3及练习三的4-6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盒。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

  去哪里春游?(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课件:春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不显

  示解决问题的办法)(配音:噢!春游啦!)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什么信息?(师可提示: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去哪儿春游?碰到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新理念。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课件显示:春游的场面)

  重点突出(租船处有24人租船,每条船限乘4人)。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到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师:你还有什么办法?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除法我们还没学?”

  在这里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欣赏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你真是太棒了,你学会了预习,并应用,老师真佩服你。

  (3、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他们有事儿要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1、第15页的做一做

  (呈现一幅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师:图中的小动物在做什么?

  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师:“你帮小熊分分看。”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筷子,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的。

  2、练习三的第4-6题

  第4题(课件出示分萝卜的情境图。)

  及时抓住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赏识学生,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

  设计帮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可获得什么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香蕉)

  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方法。

  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用15个方木块(1)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如: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2、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六、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们都能很好的解决。

  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思维,大胆探究,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课后小结: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春游情境、分筷子、分萝卜、分香蕉的问题编成小朋友喜欢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本课的开始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租船问题,先让学生小组探讨如何租船的方法,然后分享交流,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策略多样化。

幼儿园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各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

  每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找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并说出计算公式。教师提问: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关于三角形,你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学生回答,师展示。

  二、分组操作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幼儿园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三拍子的旋律节奏。

  2.根据词意大胆创编不同的动作表演歌曲。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欣赏《堆雪人》的乐曲,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

  2.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迁移经验,说一说“冬天”

  1.观察图片,提问引导

  “下雪了,你们最想做什么事情呢?”

  “你堆的雪人是什么样子的?”

  2.现在我们欣赏一首《堆雪人》的歌曲。“一起来听一听歌曲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二、观察图片,理解歌曲内容

  1.欣赏歌曲第一段。

  (1)歌曲里小朋友们在玩什么?

  (2)雪人长得什么样? 2.欣赏歌曲第二段。(1)谁在堆雪人?

  (2)他们在玩什么游戏?游戏时的心情怎么样?

  三、初步学唱,感受三拍子旋律。

  1.示范演唱,幼儿随音乐拍出每一小节的强音。

  2.尝试随音乐演唱,边唱歌边拍手。

  3.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唱准节拍。四、创编动作,大胆表演歌曲。

  1.根据歌词创编动作“我们来给歌曲加入动作,可以怎么做?”

  2.随音乐尝试表演动作。

  3.幼儿扮演雪人,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活动延伸:下雪时,带幼儿在户外堆雪人玩游戏,感受有趣的游戏及雪天美景。

  中班艺术《堆雪人》活动反思

  孩子们很喜欢冬天,尤其喜欢在下雪天进行推雪人的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音乐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抓住幼儿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活动中加入表演唱以及游戏等环节,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前孩子们对于歌曲的旋律已有初步的了解,活动中欣赏歌曲,观察图片理解歌曲内容,为创编动作表演唱做好铺垫。歌曲内容有两段,在演唱时个别幼儿三拍子不准确,还应加强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练习。歌曲内容简单,幼儿观察图片很快就学会了,但在表演歌曲创编动作时,幼儿的动作有些局限,表演很单一,平时还需加强幼儿的肢体表现力,让幼儿有更多随音乐表现的机会,大胆创编动作。让幼儿走进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美。

幼儿园教学设计6

  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讲故事:月亮船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的山、最长的墙、的广场。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

  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引题图上的植物叫什么?(说到“蒲公英”时,播放课件简单认识“蒲公英”)二、初步感知故事今天它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朋友要仔细听哦,记住故事都有谁,看谁记得最多。(教师配乐讲述故事)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故事里都有谁?

  3、蒲公英遇到了什么事情?它找到家了吗?是谁帮它找到的?她的家是哪里?

  三、分段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故事1、2段,提问:蒲公英被吹到了很远的地方,它睁开眼看到了什么?“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她的心情会怎样?(你“着急、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如果你遇到蒲公英会怎么帮它?

  2、(课件)接着讲3、4、5、6段,提问:都有谁劝说蒲公英?怎么劝的?(学说语气)蒲公英说……蒲公英说……

  3、天黑了,谁出现了?谁和张老师表演一下谈们的对话呢?对话)怎么才能找到蒲公英的家呢?(只要找到的海洋、的山、的广场、最长的城墙)

  4、我们随着月亮船去看看,世界上的海洋、的山、的广场、最长的城墙各是什么,它们在哪里。(教师接着讲述最后一段)提问:

  (1)它们首先找到了世界上的海洋,叫什么?(太平洋)

  (2)又看到了世界上的山,叫什么?(喜马拉雅山)

  (3)地面上出现了一片光芒,这就是世界上的广场,叫什么呢?(北京天安门广场)

  (4)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叫什么?(万里长城)

  四、看图讲故事

  1、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根据图片自由啊会讲故事。

  2、蒲公英的家在中国,中国有世界上的海洋、的山、的广场、最长的城墙。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喜欢它吗,喜欢它什么?

  五、小结:

  我们是中国的小主人,不仅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还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以“中国娃”为主题中的《月亮船》。蒲公英本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一种植物,它小而轻,很容易被风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因为世界上没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却帮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告诉幼儿我国有世界上的山,最长的长城,的广场。萌发幼儿的祖国自豪感,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开头时我借划小船为游戏,引出《月亮船》的故事。接着我进行讲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故事,然后回答问题。孩子们听的十分认真,对我提出的两个问题也能回答出来。第二次我是边操作教具边讲述故事,孩子们被教具月亮船、仙女和尾巴会变长的小图片吸引住了,注意力放到了别处,后半段故事听的不够清楚,以至于在回答后半部的问题师条理有些不清晰,有些名词幼儿平时也是听的少的缘故,像“喜马拉雅山”孩子们听了两次故事还是说不上来。为了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和含义,第三遍故事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复述,目的是学习故事中的一些对话和了解祖国的一些世界之最。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大胆谈论自己的家园,这个部分我觉得很不够,许多幼儿只是说出自己家在哪里,没有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我匆匆忙忙带过,让孩子们欣赏一些祖国的美丽山河和世界之最,这时孩子们看着一张张照片都忍不住惊叹,为自己祖国的伟大富强而感到自豪。

  虽然顺利完成了本节活动,但是在执教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当孩子的回答不够完整时,我没有提醒他没用完整的语句再说一遍。活动过程中缺乏能力,感染力不够,没有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和幼儿身心交流;没有进入到幼儿的内心世界。只是扮演了一个老师的主讲作用,没有达到教师与幼儿的角色转变。没有给幼儿创建平等、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同时教学挂图设计存在缺陷,没有将我国的秀美河山呈现给幼儿。

幼儿园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增加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对科学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能动手操作果蔬发电。

  3、通过制作果蔬电池,了解果蔬发电的流程。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果蔬发电的流程。

  活动难点: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果蔬和蔬菜:土豆、桔子、苹果

  2、果蔬发电材料:导线、LED灯、锌片、铜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秋天是一个丰收而又喜悦的季节,许多的水果、蔬菜、庄家都成熟了。这些食物不光能促进我们的身体发育,而且水果和蔬菜还有很奇妙的用途。

  1、秋天有好多水果、蔬菜成熟了,你们爱吃吗?

  2、你们知道水果和蔬菜有其他什么用途吗?

  二、教师出示果蔬发电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为什么通过几根电线把果蔬连起来后,小灯泡就会发亮?

  小朋友,你们想当科学家吗?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小朋友们自行讨论,想一想怎么做。

  三、教师演示操作实验,幼儿仔细观察

  1、教师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一边操作

  (1)做成这个实验的操作材料有带酸性的果蔬、铜片、锌片、电线、LED灯泡

  (2)先用一根电线将锌片连接起来,线的另一端和LED灯泡相连。

  (3)再用另一根电线把铜片连接起来,线的另一端和灯泡相连

  (4)最后把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在果蔬上。

  (5)观察:灯泡的情况

  2、教师强调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做两组实验:

  (1)每个果蔬中,分别查入一个铜片、一个锌片、不要离的太近,更不能碰在一起。

  (2)第一次用土豆先做,第二次用橘子做。

  (3)多练几个果蔬电量就会大些。

  四、教师指导两人一组进行操作

  五、请幼儿讲述实验操作过程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用家里的果蔬和蔬菜进行果疏发电

  果蔬发电 (教学反思)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小朋友们增加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对科学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同时也能动手操作果蔬发电,制作果蔬电池。活动一开始以变魔术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随后出示蔬果(土豆、橘子、苹果)提问老师今天要做什么?让幼儿们思考,小朋友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回答说可以做水果沙拉,水果拼盘,烧土豆等等,随后老师提示可以用来做一个果蔬电池,讲解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最后让小朋友们实际操作,做成果蔬电池,小朋友们非常高兴。在整个环节中操作环节很重要,因为只有动手操作后才能体会成功的乐趣,并且在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老师帮助解决,幼儿的成长经验才深刻。最后让每位小朋友都尝试了制作果疏电池,通电使得小灯泡亮起来。从整体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已经基本达到,激起幼儿热爱科学探究还得继续加油,从日常的生活中点滴培养。一次活动对小朋友们的影响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累积起来的功效却是不容小觑。

幼儿园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画等方法将果实变成不同的造型。(重点)

  2、能根据果实的不同外形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想法。(难点)

  3、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用添画等方法将水果图形编程不同的造型

  活动难点

  根据果蔬的不同形态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掌握几种基本的装饰技能,如剪贴、添画等;有借行想象画的经验。

  2、物质准备:PPT、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多种果蔬(苹果、香蕉、萝卜、圣女果等);各种辅助材料、彩绘工具;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结合ppt,导入活动。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一园果蔬成了精》”,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朗诵童谣,激发兴趣。

  出了城门往东走,一园果蔬成了精。

  绿头萝卜成大王,红红的苹果变姑娘。

  尖头地瓜变刺猬,圣女果变成毛毛虫。

  二、直观感知、观察想象

  (一)观察果实变身后作品,初步了解变形的方法。

  1、提问:“刚才的童谣里都有哪些果实?它们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得?”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将果蔬插入连接的方法。

  3、小结:原来根据水果和蔬菜等果实的外形,通过添画、粘贴、插入和连接组合的方法让他们变身。

  (二)根据果实的不同外形特征进行想象。

  1、幼儿自选果实,进行交流分享。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果实?你还可以把它变成什么?”

  2、请幼儿自选果实进行观察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说一说果实的外形像什么?可以变成什么?怎样变?

  (三)动手操作,体验乐趣

  1、请幼儿自选果实和辅助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装饰和制作、注意安全、制作结束后要收拾桌面卫生。

  3、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分层指导:

  一是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能根据果蔬的外能运用多种材料、方法,完成果蔬创意或果蔬组合造型;

  二是鼓励力弱的孩子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想象为果蔬进行创意变身。

  4、鼓励完成作品的孩子,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如:协助同伴将两种果蔬进行组合,与同伴欣赏交流完成的作品等。

  三、创意作品展,分享交流

  1、幼儿评价,介绍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说说自己用什么材料和方法让果实进行了变身,并说说自己活同伴作品中有趣和有创意的地方。

  2、教师评价,老师结合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目标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经验的梳理提升,拓展幼儿创造空间。

  四、延伸活动、拓展经验

  教师出示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

  “这本书里还介绍了好多蔬菜,它们变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回教室去看看吧”。

幼儿园教学设计9

  上周我园苏欣老师至榆林参加了为期五天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题培训,于20xx年12月9日下午,苏欣老师就这次培训内容对孤山镇第二幼儿园全体教师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题培训的二次培训。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由于二次培训的时间关系,苏欣老师就这次培训内容中的“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对我们进行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活动设计这方面的知识,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也逐渐受到很大的重视,幼儿教育受到的重视越大也就说明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高,这也就是说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需要努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本次培训分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与评析三大板块。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与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至关重要。本次培训说到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分为: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依据有: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2、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3、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如此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应该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教育教学的活动内容。

  (二)、主题活动内容的确定

  而主题活动内容的确定则是要通过三步来完成:

  1、选择活动内容的依据;

  2、选择主题;

  3、确定具体活动内容。在教育活动内容设置方面,应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从这部分我明白我们在准备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活动的命名要规范化,改变从前错误的模式。例如:歌曲:《大树妈妈》,这种模式是错误的,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中班艺术活动:大树妈妈(歌曲)。而教学活动目标的描述也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是可以观察到的幼儿的变化,可以具体操作的;其次,不要把活动的方法写入目标,例如“通过让幼儿掌握”;再次,掌握、了解、知道、懂得、体验、感受、学会;最后,学会(行为)按照形状和颜色两个特征分类(标准)。

  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幼儿教师,我会尽快将这次培训内容消化,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幼儿园教学设计10

  设计思路

  幼儿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在沙地里玩起来总是乐此不疲。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探索发现带来的快乐。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了此次系列探索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对比的方法,感知沙子的特性。

  2.通过玩沙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

  3.了解沙和人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玩沙工具以及辅助材料,各种筛子、干沙、湿沙、泥等。

  2.各种颜色的沙子标本。

  3.各种瓶子:塑料的、玻璃的、易拉罐等。

  4.沙画、画纸、双面胶、水彩颜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 :细细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看、摸、吹、闻等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归纳沙子的特性:细细的、软软的、一粒一粒的。

  2.两个幼儿为一组玩装沙游戏:用筛子、水桶、铲子、漏斗等想办法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

  活动二: 有趣的沙

  1.引导幼儿在盛水的杯子里放入沙子,用小棒搅一搅,并观察有什么变化。(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在杯底,沙子变湿了。)

  2.请幼儿在两个一模一样的、底部都有小孔的塑料瓶子里,分别装上沙和土,然后倒入同样的水,观察有什么现象。(装土的瓶子里有少量的水流出,大部分被土吸收;装沙的瓶子里,大部分水流出,只有很少的部分被吸收。)

  3.引导幼儿观察干沙和湿沙的不同。动手操作:干、湿沙的流动及可塑性。(幼儿操作比较后发现:干沙的颜色浅,能流动,不可以塑造;湿沙的颜色深,不能流动,可以塑造。)

  4.请幼儿将粗沙、细沙、干沙、湿沙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摇动,倾听、比较发出的声音。(沙的多少不同,声音不同;容器相同,沙子不同,声音不同;容器不同,沙子相同,声音也不同……)

  干、湿不同的沙,摇一摇,听一听,再与同伴交流。幼儿发现了许多不同:同样的沙子放在不同的容器里摇动,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最响,在玻璃瓶里最轻,而在塑料瓶里比在易拉罐里发出的轻,但比玻璃瓶里发出的要响。粗沙、细沙分别放在同一容器里,粗沙发出的声音比细沙发出的声音响,等等。孩子们描绘声音也有声有色:有时像小雨、有时像沙球……)

  活动三: 会变的沙

  1.教师出示沙画,激发幼儿制作沙画的欲望。

  2.请幼儿欣赏五颜六色的沙,让幼儿感知沙子不仅有白沙、黄沙,还有红沙、黑沙、紫沙等。

  3.幼儿讨论:“怎样让沙子变得五颜六色?”并动手在干沙里分别注入水彩颜料,使其变成各色彩沙。

  4.幼儿自主合作制作沙画。

  5.沙画展览,请幼儿说一说制作沙画的过程,分享其中的乐趣。

  6.讨论:“沙子越多越好吗?”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沙尘暴现象,以及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懂得植树造林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延伸

  1.讨论:“沙子能种植吗?”

  2.让幼儿尝试用沙土进行种植,鼓励幼儿进行沙、沙土、泥土种植的比较实验。

  3.幼儿描述种植过程,分享其中的乐趣。

  4.引导幼儿用记录的方法比较沙土种植与泥土种植的生长速度。

幼儿园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愿意讲述树的好处,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初步的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木及小鸟、小猫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图片,布置成美丽的树林。

  2、与散文诗内容一致的电脑课件1-8,连续的配乐朗诵录音若干段。

  3、树杆、树冠,胶水、大副铅画纸每桌一份。各种可供选择的人与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4、电脑,下栽优美的音乐2段。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参观。

  (1)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树林玩好吗?

  (2) 幼儿随优美的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

  2、探索树林的秘密。

  (1) 师:美丽的树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树林里都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 讨论: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树林里玩?

  3、欣赏、理解散文诗。

  (1) 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师:树林可真美,人们都喜欢在这里尽情的玩耍,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树真好》的散文诗。(老师边连续播放课件)

  (2) (逐段放课件)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

  A、树真好,小鸟在树上干什么?

  B、树真好,他能挡住什么?

  C、树真好,……

  4、制作树林,体验树的多样性及好处。

  (1) 树真好,小朋友喜欢树吗?我们一起来做一片美丽的树林,让很多的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玩好吗?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干和树冠粘贴成大树,然后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粘贴在树林中。

  (2) 放配乐散文诗《树真好》的录音,幼儿自主操作。

  5、听音乐在美丽的树林里自由舞蹈。

  师:树真好,树林里可真美,让我们在树林里一起跳个快乐的舞蹈吧!

  活动延伸:

  1、把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的周围,让孩子们参观讲述。

  2、在自主活动中创编《树真好》。

  附: 散文诗《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好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

  树真好,树叶在秋风里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跑跑跳跳。

幼儿园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教学设想:本课主要让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指导下,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演示,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读中自悟,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齐读课题)。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4、寇准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画华山图),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贴人物图于山顶上),你们看看图,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二、学习第二段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一边听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997米高,500多个咱们这个教室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你能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华山的高吗?”啊!!”

  华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老师这有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过渡:华山很难爬,但爬上去以后会看到一番美景,是什么呢?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齐读

  师画远远近近的山,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的远,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错落有致,此起彼伏,谁来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

  学到这儿呀,宋老师有个疑惑了:这些远远近近的山原来也是很高的,为什么在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交流

  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再次体会一下华山的高大!指读整句,齐读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这太阳应该在哪呢?(贴好太阳图)为什么贴在这儿呀?读读句子,太阳离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样。白云贴哪儿呢?小朋友,你们的腰在哪儿呀?山腰间就是在山的中间部位。

  贴一朵白云,够了吗?为什么?(朵朵白云)继续贴

  指读,齐读

  3、谁能连起来把这段话读好?

  男生齐读。师评:谢谢小男子汉们!你们让我们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华山!女生齐读。师评: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华山雄伟壮丽的样子也读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齐读)

  4、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看完后,你想怎样来赞美华山?

  站在华山顶上,你除了想赞美华山,你还想干什么?

  5、小寇准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出示)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们想来吟诵一下吗?齐读古诗

  那你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聪明的孩子已经发现:来课文前面都告诉我们了。

  “更无山与齐。”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下面让我们男女生合作一下,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诗意

  可老师有几个不明白之处要请教一下在座的小朋友,“举头”是什么意思呀?“回首”呢?谁来表演一下?谢谢你的帮忙,现在宋老师可明白啦。

  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

  过渡:小寇准写这首诗时才7岁,怪不得先生要连连称赞了,那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6、谁能学学先生,夸夸寇准(注意手势和点头动作)

  7、同桌合作,一个当寇准吟诵古诗,另一个当先生夸夸寇准。自己练,上台表演。

  8、这样朗诵、赞美的语气就叫“咏”(板书),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读两遍课题

  9、配乐齐背古诗四、课外延伸1、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山?(课件)

  2、许多大诗人在游览完我国的名山后留下来许多古诗,今天宋老师送给大家《题西林壁》,这是我国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游览完庐山后写下的。

  师配乐朗读,自读,齐读五、学习生字1、出示:齐与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4、反馈评价。

幼儿园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技能目标:利用呼啦圈练习各种跳、跑、躲钻的动作,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情感目标:乐于大胆探索呼啦圈的不同玩法,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3、社会性目标:培养幼儿团结、合作意识,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呼啦圈人手一个图谱音乐幼儿玩过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幼儿与教师随音乐拿呼啦圈模仿小汽车进场,跟着音乐一起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自由探索圈的各种玩法:

  刚才小朋友们用呼啦圈当成方向盘开车,那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呼啦圈还可以怎么玩呢?好,现在老师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自由去玩一玩呼啦圈,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同伴玩,待会分享你们的玩法,看谁的玩法最好玩最有趣。

  1、玩呼啦圈方法简介如下:

  A、滚呼啦圈:将呼啦圈向前抛出又去捡回来。

  B、跳呼啦圈:在呼啦圈里跳进跳出。

  C、小丑走路:幼儿又膝伸直,双脚站在圈子上,不能让脚下的呼啦圈离开。

  D、带呼啦圈走:幼儿三四人一组,站在圈里,手拉手,用脚踏着呼啦圈向前快走。

  E、转呼啦圈:幼儿用手转呼啦圈,使其原地旋转。

  F、呼啦圈当道具:把呼啦圈当雨伞、呼啦圈当帽子。

  2、用呼啦圈进行集体游戏:

  你们真是太棒了,想的玩法可真多,小兔子说如果你们想参加她的生日,必须要经过考验,不过不必担心,小兔子给了我们提示。出示图谱,让孩子自由解说。

  障碍一:跨过小石头:按照摆好的的图形练习双脚并拢、分开的练习

  障碍二:穿过山洞:将呼啦圈立起来,孩子从中穿过。

  游戏三:过隧道,身体弯下,双手双脚横着爬过呼啦圈。

  游戏四:跳进圈圈解除障碍,双脚跳进圆圈,将边上的障碍移到圆圈的另一面。

  三、结束部分:

  恭喜小朋友挑战成功,你们可以去参加小兔子的生日派对了,小朋友高兴吗?(高兴),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出发吧!

幼儿园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感受异域风情的舞曲,尝试用不同的手指动作表现阿拉丁买灯的故事情节。

  2.迁移生活中买卖游戏经验,通过观察、比较、语言提示灯发放记忆动作。

  3.体验买灯游戏中有趣动作交流并感受期待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阿拉灯神灯的故事。

  物质准备:面纱、铃铛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投影、电脑。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阿拉丁到集市去买灯,一开始他准备出2块钱,卖灯的人不同意,他想:“那就再加一块钱吧。”3块钱卖不卖?还是不行!那就5块钱吧。卖灯的人终于同意了,好开心啊,阿拉灯围着灯仔细的看了看,终于决定用擦的方法来试一试这盏灯是不是神灯。

  2.感知音乐结构,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的手部动作:

  (1)教师随乐动作,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2)教师随乐动作,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2、3、5块钱动作的不同。

  师:2块钱怎么出的?3块钱怎么加的?5块钱又怎么出?

  3.进一步感知动作,玩神灯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随乐表演。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试一试。

  (2)创设买灯场景,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起立动作。

  (4)配班教师扮演卖灯的人,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5)配班教师和个别幼儿一起扮演卖灯的人,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师:听说这家店出现了神灯,生意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卖灯人生意太好,需要收一个徒弟帮他一起卖灯,谁愿意?

  (6)个别幼儿扮演卖灯的人,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幼儿园教学设计15

  一、剖教材

  我们都知道豆类及豆制品营养丰富,是幼儿园经常给孩子们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省统编教材《快乐成长》课程中《豆及豆制品》的相关内容,我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豆豆总动员》,这是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它取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幼儿在认识豆类——喜欢豆类——喜欢吃豆制品的过程中,在听听、讲讲、找找、尝尝的主动参与中,感知豆豆不仅有营养,而且很好吃,从而有亲近豆豆的愿望,并产生品尝豆豆的兴趣。

  二、立目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根据新《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以中班幼儿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设计,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目标里,我把培养孩子情感、态度放在第一位,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探索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具体目标:

  (一)激发幼儿探究豆类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二)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豆类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三)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豆类、豆制品的能力,并会表达自己的认知。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豆类及其制品的特征、用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豆类,区分豆制品。

  整个活动都是由浅至深,从易到难,围绕这个重难点来设计的。

  三、列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因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所以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本活动我既作好了物质准备,又作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一)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并简单介绍其名称及吃法。

  (二)黄豆(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绿豆、红豆。

  (三)豆浆机一台,牙签若干,活动配套多媒体课件一份。

  四、寻方法

  (一)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们共同发现、共同寻找,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快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演示法:运用直观的实物(红豆、绿豆、黄豆、各种豆制品)和实验,让幼儿仔细观察由豆变成豆制品的过程,这样更加方便幼儿理解。

  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让幼儿对豆及豆制品的了解更容易、更透彻,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

  (二)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豆类产品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第二、三个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先自己找出红豆、绿豆、黄豆,对豆、豆制品进行分类,这都是幼儿的主动尝试,事先并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能够更好地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

  五、述过程

  根据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部分: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1分钟)→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10分钟)→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8分钟)→观赏品尝,了解豆豆的营养(6分钟)。

  (一)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

  活动开始,我先以“猜猜谁在唱歌”的形式制造悬念,引起幼儿的好奇:我摇一摇装有各种豆子的包装盒,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谁在唱歌?”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开始部分,大多采用直观导入法引出活动,本活动中我有意的创设变魔术情境(将黄豆、绿豆、红豆装在包装盒子里)让幼儿听盒子里的“歌声”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初幼儿虽然对此很感兴趣,但不能回答是豆子,我就请一名幼儿上前,在其它幼儿“变变变!”的呼声中打开盒子看是什么,这样做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

  这一环节是重点所在,是一个让孩子们相互探讨、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幼儿在宽松、和谐、平等的气氛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二个小环节:

  1、每组发一些黄豆、绿豆和红豆,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试性地找出黄豆、绿豆和红豆。

  2、探索黄豆、绿豆和红豆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并相互交流对豆子外形的感知。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豆子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①这些豆子是什么颜色的?

  ②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③它们表面上有什么?

  ④它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豆宝宝分别是黄色、绿色、红色的,它们的外形都是硬硬的,椭圆形的,但大小不一样,黄豆个儿最大,绿豆个儿最小。

  3、根据幼儿回答,让他们“送豆宝宝回家”:把黄豆、绿豆、红豆送回相应的盒子内,让幼儿根据豆子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再进行归类摆放。

  这一环节是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一系列的探索、提问、观察、比较中,在玩豆豆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使幼儿掌握并表达三种豆子的外形特征,同时渗透了数学活动中比较大小和分类的内容。

  (三)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小环节:

  1、提示幼儿:“豆宝宝想和大家玩个捉迷藏游戏,它们躲起来了,躲到哪儿去了呢?我们轻轻地叫叫豆宝宝。”随着叫声,我出示课件中豆浆的图片,请小朋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图片中找找豆宝宝。在这里,我通过这些提问来引发幼儿讨论:“你在图片中找到豆宝宝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小朋友一起看看,他说得对吗?”

  2、创设第二次变魔术的情境,让幼儿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①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看黄豆宝宝是怎么变成豆浆的?(配班教师用豆浆机把黄豆做成豆浆。)

  ②倒出准备好的豆浆提问:“黄豆宝宝呢?它没有了,变成什么了?豆浆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③小结:像豆浆这样用豆子做的食品都叫豆制品。

  3、通过看课件,了解豆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师:“我们豆宝宝本领可大了,它们除了变成豆浆,还能变成许多好吃的东西呢!”然后提问:“豆宝宝还可以变成哪些好吃的食物?”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豆制品。

  ②引导幼儿

【幼儿园教学设计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学设计(合集15篇)11-11

幼儿园小班教学设计12-01

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11-29

幼儿园教学设计精选15篇12-11

幼儿园教学设计(15篇)11-10

幼儿园教学设计15篇07-14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11-24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学设计11-22

幼儿园教学设计集锦15篇11-17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