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5 17:02: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带给的快乐,并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学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演唱技巧。

  3、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并能用各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意境,用欢快生动的情绪演唱来表现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脚踏琴、小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何老师,今天我要给大家上一堂音乐课,这也是我第一次来这边上课,而且还有这么多的老师走到咱们的课堂当中来,大家紧不紧张啊?老师也有些紧张,大家能不能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啊?!

  生:(鼓掌)

  师:老师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开心地度过这节音乐课。

  二、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

  师:那我们用连贯、流畅的声音“Wu”来表现一下。师示范,生跟唱。

  (1)3---|3---|

  Wu…Wu…

  板书:较小起伏的旋律线

  师: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来模仿。

  我们用有力的声音,并运用歌唱中的气息,用“Wu”来。

  (1)3---|3---|

  Wu…Wu…

  板书:起伏较大的旋律线。(粗线条)

  师:我们用稍短促的声音来唱一下“Wu”。

  (2)3-|3-|3-|3-|

  Wu…Wu…Wu…Wu…

  板书:短促起伏小的旋律线。

  师:我们用短促、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唱一唱。

  (3)33|33|33|33|

  WuWu…

  LuLu…

  板书: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Wu”“Lu”来演唱。(强弱对比)

  师:那我们用短促、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运用歌唱中气息来唱一唱

  (4)3333|3333|3333|3333|

  wu…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又吹来一阵风,它唱着歌儿吹来了,它是怎样唱的啊?

  (5)333|333|333|333|

  wu…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小礼物,是什么啊?

  生:铃铛

  师:铃铛随着风儿唱起了歌“叮叮当,叮叮当??”铃铛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铃儿响叮当》。(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并播放音乐)

  二、学唱歌曲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设问:歌曲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二拍子、欢快)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内容(课件出示歌谱)

  设问:铃铛声是从哪里传来的?(雪橇、马车)

  师:是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啊?

  板书:结构A+B+A

  3、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教师范唱后学生跟唱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起:“嗨!”

  4、学唱歌曲第三部分

  加入刚才的练习,强化学生歌唱的气息支撑,最后“嗨!”结束。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1)教师范唱。

  (2)学生随琴跟教师跟唱。

  (3)找出较难的地方进行解决。

  (4)老师范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跟琴一句句跟唱。

  (5)全体跟钢琴伴奏唱一遍。

  6、整首曲子跟着钢琴伴奏完整唱一遍。

  7、跟课件歌曲音乐,唱一遍。

  8、跟课件歌曲伴奏唱一遍。

  三、认识乐器及为歌曲伴奏,

  1、认识乐器:碰钟、双响筒、铃鼓、三角铁,并演示打法。

  2、分组练习。

  3、整体歌曲表演:一组唱歌、一组乐器伴奏。

  一遍后,两组角色互换

  四、观看歌曲视频,结束本课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卡拉OK吧!(播放课件视频,大家一起歌唱)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动听快乐的歌曲,并用乐器进行了伴奏,大家开不开心啊?(开心)何老师也很开心,祝愿你们每天都这么快乐的生活。我们在这快乐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这堂课吧。

  《铃儿响叮当》教后反思

  上完这一课,感觉跟学生的距离又进了一步,一个学生在课后跟我说:“老师,今天我很开心”。是的,能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是我这节课的目标,也是我教学的一贯宗旨。

  一、确定目标

  音乐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具有探究意识;富有想象、敢于质疑;学会倾听,乐于分享”。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乐曲欢快、风趣和富有韵律感的情绪,体验人们在圣诞

  节中愉悦的心情;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律动、哼唱、伴奏、表演等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意境。

  2、能力目标:以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轻松的情绪;并能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结合歌曲进行情景律动表演,培养学生的创作、表演、合作等多种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性音乐活动,乐于与人交流。

  二、解决重难点

  我根据本歌曲的特点,以听觉领先,动态感受为突破口,来设计教学层次。从一开始雪地意境的创设,到各种多样的律动,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新课标提出要求学生自主发现难点质疑,自主释疑,因此教学上采用方法是先让学生找找节奏谱中的难点,然后通过生领拍、听琴模唱为突破口,在感受中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难点。新课标重视音乐技能与兴趣的结合,这也是本课想要表达的一个教学思想。

  三、互动教学

  新课程提出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主,融入学生之中,所以我设计了教学环节与课题的紧密结合:

  1、平等互动:我觉得如果学生能和教师一起学习音乐,

  就会增加他们的兴趣,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支持。我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所以在组织教学中我安排了律动,主动走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多给他们奖励。所以学生也不那么拘谨了,大部分学生都融入到律动中来。

  2、合作互动:在新歌教学时,经常需要范唱歌曲。在以前我会说:“下面请听老师唱一遍,同学们为老师打节奏。”学生只会照我的意思做,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无心来欣赏。而现在我改成:“我觉得大家表现真好,所以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曲。但我还需要一个乐队,有哪几位愿意与我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与我合作表演。同样的教学,而用不同的方法来尝试,效果截然不同。后者当学生听到老师要为他们献歌时,都非常兴奋,有的随我一起演唱。这种合作弥补了教师在范唱时有一些所不能顾及的表演。

  3、研讨互动:新课标体提出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才有创造性的举动。本课采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始终置学生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之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主动地与音乐对话。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不足点

  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我归纳有三点:一是在语言上还考虑得不够周详,有待加强;二是由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临时问题花去了一些时间,以至最后的表演环节学生没能轮流进行。三是学生的表现力还没能发挥到最好的状态,部分学生还不够自信,不够大胆表现,表演是也不够积极,都观望多,不敢参与。我会继续发扬优点,更留意出现的问题,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力求把音乐课上得更活!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多媒体课件、钢琴、单簧管、吉他。

  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走到咱们的课堂当中来,大家紧不紧张啊?老师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有些紧张,大家能不能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啊?!

  二、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5---|5---|……

  板书:较小起伏的旋律线

  师: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来模仿。“WU”。

  4/45---|5---|……

  板书:起伏较大的旋律线。(粗线条)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有力的声音,并意识到歌唱中的气息运用。]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

  4/45555|5555|……

  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短促、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进一步体会歌唱中气息的运用,从而找到歌唱中声音的“高位置”。]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设计意图:初步体验合唱的美感。]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2/4(1)5-|5-|5-|5-|……

  WU……

  (2)333|333|333|333|……

  叮叮当,叮叮当,……

  (3)111|111|111|111|……

  三声部学生练习。

  生答:……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xxx|xxxx|……

  (2)333|333|333|333|……

  叮叮当,叮叮当,……

  (3)111|111|111|111|……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起:“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三、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师单簧管演奏)老师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师单簧管演奏《铃儿响叮当》

  第一段:单簧管低音区《铃儿响叮当》B部分缓慢

  第二段:单簧管高音区《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多媒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

  生答:……2拍子,欢快……

  3、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

  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4、口琴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并视唱A部分。

  5、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B——A`

  6、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跟琴视唱。)

  7、讲解弱起。(B部分)

  8、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9、跟琴试唱歌词。

  10、师吉他弹唱范唱全曲。

  11、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词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四、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同。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钢琴、同步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短促、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进一步体会歌唱中气息的运用,从而找到歌唱中声音的“高位置”。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设计意图:初步体验合唱的美感。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三声部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验合唱的美感,突破歌曲难点。

  生答:……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xxx|xxxx|……

  (2)333|333|333|333|……

  叮叮当,叮叮当,……

  (3)111|111|111|111|……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起:“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歌唱的气息支撑,解决歌曲难点。

  二、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师钢琴演奏)老师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师钢琴演奏《铃儿响叮当》

  第一段:钢琴低音区《铃儿响叮当》B部分缓慢

  第二段:钢琴高音区《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旋律,尤其是A部分低声部旋律,用身体动作来体验A、B部分的音乐情绪的不同。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

  生答:……2拍子,欢快……

  设计意图:完整的感受音乐形象,从音乐要素上分析歌曲。

  3、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

  设计意图:熟悉旋律,会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歌曲,解决歌曲的难点。

  5、生口琴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并视唱A部分。

  设计意图:建立和声的概念,并完成。

  6、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A——B——A

  7、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

  (跟琴视唱。)

  8、讲解弱起。(B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并知道弱起在歌曲中的作用。

  9、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10、跟琴试唱歌词。

  11、师钢琴弹唱范唱全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课作铺垫。

  12、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词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三、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同。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速度、节拍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四、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欢快的旋律,学习用塑料袋,小棒,易拉罐,小铃随音乐有节奏的演奏。

  2.尝试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方式,并合作整齐的演奏。

  3.体验用生活中的物品演奏表现劳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用塑料袋,小粹,易拉楚,小铃随音乐有节奏的演奏。

  活动难点:尝试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方式,并合作整齐的演奏。

  活动准备:了解《圣诞爷爷》的故事绘本。生活物品:易拉罐、小棍、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初步感受音乐,熟悉游戏动作。

  1.教师讲述《圣诞爷爷》故事,引起活动兴趣。

  “圣诞老人住在遥远的北国森林,他们一年只派发一次礼物,你们知道平时他们都做什么吗?”

  2.引导幼儿创缩播种、浇水、修雪械、收获礼物的动作。“圣诞老人在四个季节都做了什么事情?做了曝些动作?”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旋律和节奏。

  二、探究生活用品的声音,尝试讨论配器。

  1.幼儿自选倾听生活用品发出的声音,为不同的劳动配器。

  2.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讨论出配器方案。

  3.一起和圣诞老人劳动,随音乐有节奏整齐的完整演奏,体验用乐器表现劳动的快乐。

  (1)幼儿自选一项劳动内容,第一遍随乐演奏。

  (2)提问:劳动的心情怎样?会用自己的工具吗?(用情境性语言启发幼儿轻轻播种子、扎礼物一下一下的系、修雪梯要一下一下修整齐)

  (3)幼儿再次合作演奏,教师语言指令提示音乐的转换。

  4、启发幼儿让小工具跳舞,分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

  (1)分小组讨论,指导幼儿的'动作和节奏,体验劳动的有趣。

  你们想编一个什么队形?做什么动作劳动?

  (2)集体随音乐完整演奏一遍,体验更有趣的劳动。

  (3)用自己喜欢的演奏方式自由演奏表达。

  (4)加入小铃请幼儿劳动后坐着雪橇回家,反思自己的演奏和加入小铃后的音效,思考怎样演奏渐弱的声音?

  5、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生活物品能发出许多有趣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试一试玩一玩吧!

  大班节奏乐《铃儿响叮当》活动反思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节奏鲜明活泼跳跃的音乐,ABA的形式便于幼儿进行演奏。活动中我将音乐与《圣诞老人的王国》绘本故事结合,以故事中圣诞老人劳动的情节为故事情境,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小瓶子、塑料袋、小棍激发幼儿演奏兴趣,旨在敲敲、玩玩、演演中提高幼儿演奏水平。在不断尝试中组织了此活动。

  一、借用动作形象,迁移表现节奏。

  蒙台梭利说过:“我做过了就会理解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是动作思维在前,然后是形象恩维,再到抽象思维。在组织本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抽象的节奏型时比较枯燥,我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劳动时数种、修雪梯、包礼物的动作,然后创编了“玩具送给你”的语言节奏,鼓励幼儿与节奏型进行匹配,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如丰富和全面。配以简单的“绕、锤、摆手”等动作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节奏练习,无形中渗透了所学的节奏型。

  二、巧用生活材料,增加演奏的兴趣。

  奥尔夫节奏乐中强调:生活化的物品引用节奏训练中能增加幼儿演奏音乐的乐趣。生活中的物品是孩子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纲要中也指出:“贴近幼儿生活,途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所以生活化材科着眼于幼儿的生活,以兴趣为出发点,以材料为依托,以游戏化的情境为生活化材料演奏为桥梁,使活动有效展开。活动中我尝试运用了装着豆子的小瓶子、塑料袋、小木棒,鼓励幼儿探索材料的演奏方式,并与撇种子、修雪松、包礼物的节奏进行匹配,幼儿探索出“摇、敲、绕、拽”等方式掌握了节奏型,提高了演奏兴趣。三、合作创编队形,拓展演奏的空间

  《纲要》指出:“使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幼儿时期逐步形成了创造表现的意识,所以要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理解音乐表现力。而人际合作的增加,给幼儿打开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创造性表现乐趣。所以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创造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机会更能使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的成功感。

  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设计队形演奏音乐,“播种组”的小朋友设计了双排队形,并设计了内外交替撒种的演奏动作,“包礼物”组的幼儿设计了圆形礼物,并用上举的动作扎丝带等。幼儿在愉快的合作中提高了演奏技能,体验到了合作创造的快乐。此外,在活动设计中创造性的设计趣味游戏方面、观察幼儿表现能力方面、鼓励幼儿创造性演奏等方面我还需提高。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提袋的设计》教学设计04-03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船长》教学设计01-14

《村居》教学设计01-14

养花教学设计01-15

质数教学设计01-05

语文的教学设计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