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30 08:28: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散步》教学设计【汇编3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教学设计【汇编3篇】

《散步》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努力尝试在X X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

  2、感受集体舞中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田纳西摇摆舞曲。

  活动过程:

  一、结合绘本情节,熟悉固定的动作模式。

  1、出示P1,小蛇是怎样散步的?说一说,做一做。

  2、学做基本动作1:看一看,扭一扭。(小蛇还会怎么样,再扭一扭)

  3、出示P2,遇见大水坑,小蛇会怎么过去呢?(幼儿说并做)

  4、出示P3中的①②③,幼儿表述并作动作,学做基本动作2:拱一拱,缩一缩。

  5、出示P4,小蚂蚁是怎么过去的?学做基本动作3:走走走走,停一停。(休息一下)

  6、出示P5,一个接一个,教师带头和孩子们依次抓着前者的衣服,用“走走走走,停一停(加入动作:看身后同伴)”绕一圈。

  7、出示P6中的①②,幼儿说对话。

  8、出示P7(小蛇——呼),这时小蛇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怎么休息。

  9、出示P8①②③,小蛇是怎么过河的?

  二、配合音乐,幼儿集体跳舞。

  1、回忆绘本,教师用故事情节,提醒幼儿将基本动作串连。

  2、配合音乐完成完整的舞蹈。

  三、尝试两人配合跳集体舞。

  1、你们喜欢小蛇吗?为什么?

  2、小动物们也喜欢它,来找小蛇跳舞了。幼儿按圈设分成小蛇(站里圈),小动物(站外圈)

  3、幼儿两两,面对面。好朋友见面会做什么?学跳动作1、2、3:招手,招手,扭一扭;握手,握手,扭一扭;(拉手)跑跑跑跑,停一停(看朋友)。

  4、好朋友休息一下,互换位子,再继续跳一次。

  5、配合音乐,完整跳一次 。

《散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导入新课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五、教学新课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4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4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6

  (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4

  (四)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6

  (五)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1

《散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

  2、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亲情。

  【教学重点】

  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揣摩,品味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初步感知,扫清障碍,积累词语。

  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初探主题。

  分析研讨,重点赏析,激活思维。

  对比阅读,联系生活,培养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进入《散步》一文,你将会对“幸福”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会对“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它。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互相解答)

  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等。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读句子,体会一家人的和睦与关爱。)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小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妇,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幸福。他们子女事业有成,孝敬老人……

  ──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或者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但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准备为他们作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课文结尾说:“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作为中年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儿子(既要尊老又要爱幼)。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语言也很优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小组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例:

  儿子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

  小结:这篇文章有三处美,语言美、景色美、情景美。

  五、拓展迁移

  1、读课后《三代》一文,比较一下,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孝顺第一。

  ──《三代》: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少。

  2、“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人忽略了,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爱幼”?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它发扬下去,爱小家,更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圆。听歌曲《我爱我家》。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亲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联系社会与生活我们也懂得了许多。请大家谈一谈学习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课文的写法,主题等各方面去说)

  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同学们,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中年人

  善待衰老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

  (尊老)(爱幼)

  启示:中年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传统美德不能忘。

《《散步》教学设计【汇编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散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07-08

《散步》教学设计10-14

《散步》教学设计01-25

《散步》教学设计15篇04-08

《散步》教学设计(15篇)06-04

《散步》教学设计11篇05-16

《散步》教学设计合集【15篇】01-24

散步的教学反思04-28

散步教学反思01-13

《散步》教学反思08-02

《散步》教学设计【汇编3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教学设计【汇编3篇】

《散步》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努力尝试在X X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

  2、感受集体舞中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田纳西摇摆舞曲。

  活动过程:

  一、结合绘本情节,熟悉固定的动作模式。

  1、出示P1,小蛇是怎样散步的?说一说,做一做。

  2、学做基本动作1:看一看,扭一扭。(小蛇还会怎么样,再扭一扭)

  3、出示P2,遇见大水坑,小蛇会怎么过去呢?(幼儿说并做)

  4、出示P3中的①②③,幼儿表述并作动作,学做基本动作2:拱一拱,缩一缩。

  5、出示P4,小蚂蚁是怎么过去的?学做基本动作3:走走走走,停一停。(休息一下)

  6、出示P5,一个接一个,教师带头和孩子们依次抓着前者的衣服,用“走走走走,停一停(加入动作:看身后同伴)”绕一圈。

  7、出示P6中的①②,幼儿说对话。

  8、出示P7(小蛇——呼),这时小蛇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怎么休息。

  9、出示P8①②③,小蛇是怎么过河的?

  二、配合音乐,幼儿集体跳舞。

  1、回忆绘本,教师用故事情节,提醒幼儿将基本动作串连。

  2、配合音乐完成完整的舞蹈。

  三、尝试两人配合跳集体舞。

  1、你们喜欢小蛇吗?为什么?

  2、小动物们也喜欢它,来找小蛇跳舞了。幼儿按圈设分成小蛇(站里圈),小动物(站外圈)

  3、幼儿两两,面对面。好朋友见面会做什么?学跳动作1、2、3:招手,招手,扭一扭;握手,握手,扭一扭;(拉手)跑跑跑跑,停一停(看朋友)。

  4、好朋友休息一下,互换位子,再继续跳一次。

  5、配合音乐,完整跳一次 。

《散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导入新课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五、教学新课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4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4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6

  (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4

  (四)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6

  (五)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1

《散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

  2、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亲情。

  【教学重点】

  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揣摩,品味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初步感知,扫清障碍,积累词语。

  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初探主题。

  分析研讨,重点赏析,激活思维。

  对比阅读,联系生活,培养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进入《散步》一文,你将会对“幸福”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会对“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它。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互相解答)

  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等。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读句子,体会一家人的和睦与关爱。)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小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妇,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幸福。他们子女事业有成,孝敬老人……

  ──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或者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但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准备为他们作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课文结尾说:“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作为中年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儿子(既要尊老又要爱幼)。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语言也很优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小组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例:

  儿子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

  小结:这篇文章有三处美,语言美、景色美、情景美。

  五、拓展迁移

  1、读课后《三代》一文,比较一下,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孝顺第一。

  ──《三代》: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少。

  2、“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人忽略了,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爱幼”?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它发扬下去,爱小家,更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圆。听歌曲《我爱我家》。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亲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联系社会与生活我们也懂得了许多。请大家谈一谈学习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课文的写法,主题等各方面去说)

  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同学们,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中年人

  善待衰老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

  (尊老)(爱幼)

  启示:中年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传统美德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