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08 18:39:32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

  10月10日至12日,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约3000名代表共同领略了16位青年教师的风采。活动精彩纷呈,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我有幸参加这次代表了全国小学语文界最高水平的赛课观摩活动,欣赏了16位青年才俊的精品语文课,获益匪浅。总的感受:十六节课风格各异,异彩纷呈。有的课汪洋恣肆、大气磅礴;有的课精巧细腻、春风拂面;有的课行云流水、丝丝入扣;有的课厚重凝练、引人遐想……尽管风格迥异,不一而足,但所有课都依据“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性质,本着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在上述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的思想,强化其“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课的设计都遵循“整体(初步感知)――部分(深入感悟)――整体(回归升华)”的教学思路;寻找能有效落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言训练点;确立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开展听说读写书的全方位训练。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本色

  目前,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及人文性,对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上取得共识。但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还是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认为“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如何正确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强调一方面排斥另一方面。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20xx8月的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总结发言中提到要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就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在上述过程中必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换言之,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受到人文关照;在获得语言智慧、运用语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因此,在本次活动的阅读课中,有的以读为主,通过反复读,品味语言,读出感情,读懂道理,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的引导探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的课读写结合,立足文本,感悟文本,拓展文本,在理解与表达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浙江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月光曲》就是极好的例子。

  ……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

  学生写。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生: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非常善于联想。

  学生: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皎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到是皎洁的月光。

  生:我觉得是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老师:恩,蒋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该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清幽的月光让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

  ……

  蒋老师的教学从听写词语开始,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再借助工具书理解,让我们看到扎扎实实的词语教学,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动的词语教学。

  接着,蒋老师让学生用上听写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整体感知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环节中,重点研读贝多芬与盲姑娘交往的词句,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想象写话,引导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体会他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学生在充分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山东徐慧颖老师执教的《给予树》,在初步认识了文中的人物后,通过“沉默不语”一词进入金吉娅的内心,体会到她对家人的体贴。接着在理解金吉娅为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时,出示了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时教师有意漏掉了“什么都”,在比较中学生知道“什么都没有”就是“小女孩一丁点、丝毫都没有”,从教师追问“小女孩没有什么?”中,学生了解到小女孩“没有礼物”,“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没有圣诞节的乐趣”(学生的回答)。通过体会“沉默不语”和漏词这两个环节,学生体会到小女孩渴望得到关爱的愿望,自然也从金吉娅用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只为哥哥姐姐买了棒棒糖,却为小女孩买洋娃娃这一行为中感受到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二、教师实力彰显无限魅力

  纵观整个教学大赛,几乎所有做赛课教师都具备了出众的才能,他们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扎实。

  江苏的陈飞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语言幽默,自然潇洒。一上来他请学生读课题,第一位学生把“清平乐(yuè)·村居”读成了“清平乐(lè)·村居”,陈老师是这样表扬学生的——“嗯,读得很不错,5个字读对了4个。”幽默的语调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便紧接着让学生指认出课题中哪个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清平乐(yuè)”。在接下去的课堂上,陈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词中字词的理解,而是通过文字引导学生进入“词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写话,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来自山东徐慧颖老师执教的《给予树》,教学已经到了尾声处,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发挥想象说一说“当那个小女孩收到金吉娅送来的圣诞礼物时,她会激动地说些什么?”或许是前面的几个学生讲得很多很好,轮到第四个学生回答时他忽然“卡”住了,对着话筒怎么都憋不出一句话来,而关键时刻计时铃声又响了。怎么给这个学生解围,又能准时下课呢?只见徐老师不慌不忙地接过话筒对这个孩子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像你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巧妙的话语立刻引来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这堂课因此也获得了满堂彩。

  三、朴实课堂把握阅读之本

  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中,崔峦老师提出“把阅读观摩课上成常态的精品课”。他说,理想中的阅读课就是教师要做到“正确地解读文本,有明确、实在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训练的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效果明显;加上有一点自己的特色、教学的亮点,给听课老师一些启发、回味,给他们留下一点难忘之处”。

  让我们来看一下辽宁的傅欣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片断。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齐读课题。

  师:这是怎样的伯父,怎样的先生呢?跟随作者周烨去看一看,读准字音,读顺课文,看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生自由读课文。

  师板书:扎绷带、夹出

  师提示:把声音放出来,大胆一些!

  生读课文

  师板书:咳嗽、饱经风霜

  师:课文读到这儿,这两个词语,谁先来读一遍。

  师:扎,做一圈圈捆讲,在这里读za、,生字“嗽”在写的时候,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不要把“欠”写成反文

  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

  师:读一遍课文了,课文写了几件事?

  生:5件事

  师:给每件事概括小标题。

  生:鲁迅先生死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

  师板书。

  师: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抓住主要事件,我们可以用追悼伯父来做小标题。还可以用什么词?

  师:可以抓住主要事件,用几个字概括小标题,想好了,可以在书上写上。

  (指名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其他学生写)

  ……

  在这个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傅欣老师引入课题毫不拖泥带水;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明确,时间充分;生字的读音、书写教学扎扎实实;整体感知、概括小标题,鼓励写旁注,既注重了方法的指导,又重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知道,在感知文本阶段,知道文本写了什么,是读懂文本最基本的要求,这虽然很常规,但很必要。傅老师能够在这么大规模的全国性的赛课活动中给予充分的时间,非常到位地实施这一环节,足见傅老师平时课堂教学的扎实。

  崔峦老师有句顺口溜来概括阅读教学的本质,这就是:阅读教学崇尚“简”,依“标”扣“本”学语言;人文熏陶含其中,读思议练重实践。的确,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潜心研学,体验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快乐,去体验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充实。

  结合本次阅读教学观摩课,我谈几点个人的感想和认识,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交流和共勉。

  1、教学思想的更新要与时俱进。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课堂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抛弃表现的欲望,全身心为学生的“学”服务;妥善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追求二者的统一,不能把工具性搞得很模糊,把人文性搞得很玄乎;在教科书与其他资源的关系、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自主与指导的关系等诸多关系的处理上,要全面认识,得当处理。当今时代,我们要对语文教学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美国卡内基大学的一位教授提醒我们:“中国百花园中有很多很美的鲜花,千万不要丢掉自己的而去移植别人的花。”语文教学也应如此。我说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是说排斥当今的课程改革,更不是不学习,而是要批判的学习课程改革中的经验。崔峦讲,“阅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继承、发展、创新;阅读教学改革的不懈追求是:求真、求实、求活。”

  2、教学技艺的提升要勤学苦练。

  本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做课教师课堂上那份自信与潇洒,那份沉着与稳健,让人钦佩、令人羡慕。但我想,那是与他们勤学苦练分不开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和思考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的不二法宝;其次要苦练教学基本功。最重要的是深入钻研教材的基本功,现在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解读文本,深入与文本作者对话非常重要。具体的讲,教师课前解读文本,首先要作为一个读者“钻进去”,“潜心会文本”,并占有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以便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文本有更真切、深刻的体会,读出独到的感受,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确立明确、实在的教学明目标;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立本课的语言训练内容,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方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普通话、课堂应变和调控等功夫也是必不可缺的。

  3、语文教学的操作行为要删繁就简。

  一是教学切入点的选择要准确,有利于教与学的便捷高效地展开与深入;

  二是教学训练点的确立要集中,有利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环绕教学目标,有层次的开展读、思、议、练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

  三是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要简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是教学的特点和亮点要独到,能给别人提供一些启发、回味,给他人留下一点难忘之处。

  总之,本次活动我的收获使我在教学生涯中受益无穷,也给了我许多思考,让我真正理解了学“无止境”的内涵。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2

  11月中旬,我很有幸参加了在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举行的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观摩课的听课活动,充分领略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此次观摩,让我对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新课的前提,是学生心理意识的一种良好心态反应,也是学生自觉主动从信息源各种载体和交往中获取信息而自觉学习理解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不只重视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预习是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前预习尤为重要。

  二、以学生为中心

  一直以来总是认为品德课堂的三分之一模式就是外在的绚丽,并不能真正做到将课本的知识点落到实处,应该来说是不适合作为常态课来使用的模式。而这三位老师的课堂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么花枝招展,而是非常的实在、实用。他们的导入简单明了,用时短,但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感到三位老师并不是花很多精力来对课进行外在的模式化,而是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这三块很好的整合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三位老师巧妙的引导与设计,赢得了在场观摩者的赞赏,而我也认识到了一堂真正好的品德课就应该脱掉那种刻意营造的热烈讨论学习气氛的花俏外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且学有所获。

  三、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应该承认品德课堂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沟通交流表达的能力。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是能够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教学模式,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积极接受并学习。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将这一科学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力不从心的两难问题。比如说,我们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小组成员中限定发言人、记录员等角色就容易使不用发言的同学产生懈怠心理,小组成员角色是否需要互换、如何互换,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再比如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应该做什么;自主学习的时间及任务的确定应注意哪些问题;老师的教应该教到哪些地方,讲应该讲到什么分寸;对于课堂生成的知识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的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探讨与研究。

  总之,在这些观摩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将这种模式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训练,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3

  本学期,利用云平台共观摩了四节课,从中我受益匪浅,并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

  第一、二节课是主题活动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课不同,本次观摩的两节主题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即把课堂当作学生们分享和交流的平台,而前期的工作需要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课下完成,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个信息量剧增的社会,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第一节主题活动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薄薄的一张纸引发了全体学生的头脑风暴,有的小组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收到了启发,动手制作了纸质的打击乐器;有的小组研究了纸与文化的关系;还有的小组探讨了节纸与减霾的关系。研究的方法多种多种多样,举行课题研讨、绘制思维导图、实地考察、访谈调查等等,全面地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这节课中我了解到了发散思维的魅力、知道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证实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在第二节主题活动课中,学生们研究中国桥梁史、探讨十七孔桥和布鲁克林桥的异同,不仅开阔了眼界扩充了知识,更能利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思路。从这节课中,我了解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只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他们就能够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通过这两节课的观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和头脑风暴。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敢想、敢做、敢创新。

  第三、四节课是数学课,从中我认识到教师适时进退和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对整节课的影响。在第三节课中,教师提出问题后,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尝试。重要的步骤让学生去做去展示、重要的结论让学生思考得出,让教师、学生一同享受课堂。“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第四节课,课前小游戏与授课内容无缝衔接,《猜猜他》这个小游戏,强调了每个人都有特点,巧妙地导入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特点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然后,教师通过切土豆、搭建长方体构架来认识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形式新颖、内容有趣、学生兴致非常高,教师讲得也很尽兴。

  通过观摩本次的优秀课例,我才真正明白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深层意味。也认识到了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中,教师适时进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得以发挥和提高。

  以上便是我观摩优秀课例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应用学习到的先进理论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真正让学生拥有课堂、享受课堂。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4

  一、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

  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这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应当容许先尝试采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教法推开。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因为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编写的,如果说有创新,那是新课标要求之下的“新”;如果说新教材存在某些缺失,可能是课标的精神“转化”为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新的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但也显然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所以初中和小学老师也有必要研读一下高中新课标。把新教材和新课标对照研究,才知道教材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创新是源于哪些理论、政策的要求。这样,我们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站位就会高一些,而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现在全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在着手研究如何实施新教材提出的那些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这种研究和讨论是必要的,有些问题和困扰的解决会有一个过程。我想讲几点意见,澄清一些误解,让新教材使用和教学改革更加切实可行。

  二、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

  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把过去比较零散的课文教学分为若干“学习任务群”,并且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这样做,教学的目标就会比较集中而且清晰,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面面俱到,也可以避免什么课都大致是那一套程式的“同质化”弊病。使用新教材,备课就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让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都做到心中有数,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灌输式讲解,减少“刷题”,多匀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这对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会有帮助。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应当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备课就不能满足于准备好讲稿,而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某种学习情境下带着某些“问题”(课题)去读书、思考和探究。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不是讲授不重要,也不必限定讲授,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课也可以多讲一点,有些少讲一点,都可以,但都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教材的“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方式是新的,和以前常见的习题不太一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安排,其中都已经有所提示或者建议,备课要关注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这种“活动”不能离开语文,主要是读书、思考和合作探究。

  其实,课标中对各个“任务群”的教学功能、目标都有要求,有些属于“上位”的要求,似乎比较原则,备课时也应当特别关注,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比如,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还提到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诸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等,是新提法,我们以前教学中较少关注的,新教材也在努力体现,备课时就应该多考虑。设计“文学阅读与欣赏”类的课,就要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审美情趣。比如古诗词教学,不能满足于了解“作者原意”和“艺术手法”,更应当重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中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所谓“溯源性审美”,不能取代“生成性审美”。

  三、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在“目标管理”

  这是新的课型,到底怎样做才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统编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每册指定必读2种书,三年一共12种。这也是“整本书阅读”。高中教材原来也考虑读4部以上的名著,后来考虑高中的学业负担重,还要面对高考,就把阅读的量减少,一共才读2部——《乡土中国》(费孝通)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作为“任务群”专设2个单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设计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两部分,比较简单。“学习任务”主要引导阅读和思考,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二,不必全部完成。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教“整本书阅读”,我想老师们会总结出好的办法。我的理解,“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读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老师也可以给一些引导,主要是读“某一类书”的方法引导。比如,读《乡土中国》,要求学生注意概念和大小纲目,注意理论推导。读《红楼梦》,要求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注意从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入手去探究、体验与欣赏,等等,都是方法的引导。不要和一般课文教学那样去多加讲解,更不能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我最近写了《乡土中国》导读,主要是提供读这类书的方法,定位在初步接触社会科学论著,扩展知识面,这个标准不宜定得太高,只要坚持读完,对书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大致了解,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些体验和印象,就可以了。如果还能探索一下阅读这类书的门径,甚至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探究,那就更好。老师可以给一些阅读方法的建议,主要让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没有必要和单篇课文教学那样精雕细刻,也没有必要布置很多“活动”和“任务”。阅读可以促进写作,但读书又不能处处指向写作,也不要老是想着考试,那会败坏读书的兴趣。

  别忘了,“整本书阅读”可以多少起到“磨性子”作用,“读书养性”,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总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必搞得太复杂,重在“目标管理”,不要太多“过程管理”,能坚持完整通读几本书,就很不错了。处处安排写作或者讨论,“过程管理”太细,反而可能败坏读书的兴致。

  四、语文老师要“读书养性”

  新教材实施“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所谓“课”的构成原则也产生了变化,不再以单篇课文或者课时作为“课”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任务”来设 “课”。以往一篇就是一“课”,现在也还有一篇作为一“课”的,但更多的情况是一组课文为一“课”。因此教学的方式也会变化,不再一课一课的教,而是一组一组地学,即所谓“群文教学”。

  “群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不要理解为“群文”学习就比单篇教学更“高级”,也不是“群文教学”要取代单篇教学。在新教材中,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是并存的。比如有些古文,有些比较深奥的经典,就仍然设计为单篇教学。注意,“群文教学”也应当有精读、略读之分,一课之中的两篇或者三篇课文,总有一篇是要精读的,老师要举例子,给方法,给读书和思考的方法,其他则让学生泛读。

  下面,重点讲讲老师读书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师必须跟上去读书。

  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三新”,也就是“新高考”“新课程”和“新教材”,必然会给老师提出更高的业务要求,在未来几年,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会成为硬指标,读书少的问题会显得很突出。

  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问题是,老师是否能跟上这个“量”,能跟上这个“节奏”?初中阶段光是“名著导读”指定必读的12种,推荐自主选择阅读的24 种。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读过的有多少?恐怕不会乐观,有些老师连其中一半也未见得读过。高中语文新教材改动很大,对读书的要求非常高。特别到了高二,实施“专题研习”型的教学,一个专题,三课文,要学生顺藤摸瓜,找出很多相关的资料来读,涉及多方面相关知识,老师就必须具备比学生宽广得多的知识面,要读很多书,才能应对一个“研习”单元。新教材要求学生多读书,老师一定得自己先多读。靠以前那点的“库存”,看来是不行了。这是“倒逼”我们去读书。

  再说说高考,也正在“倒逼”我们老师读书。

  这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确在变化,开始考阅读面和阅读速度,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也大大拓展。现在不只考文学,还涉及到哲学、历史、考古、经济、科学等方方面面。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标题有点吓人,说20xx年高考语文,考的都是没有读过的,读过的全都没有考。这也可以说是部分事实,体现一种改革和变动。考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嘛!如果我们当老师的还是老一套,我行我素,不读书或者少读书,看来是很难应对改革中的高考的!

  但是现在很多老师读书的状态不见得好。他们也读书,但读的主要是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实用的书,属于“职业性阅读”。明后天要上课了,今天赶紧找有关材料来读。或者要评职称了,立竿见影读一些“救急”的书。此外,就很少自由的读书、个性化的读书了。有些老师一年到头除了读几本备课用的书,其他很少读,顶多读一些畅销杂志,大部分时间都是网上的“碎片化阅读”。无聊的自媒体有一种“魔力”,捆绑住很多老师,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腾出来的那点时间,也被网络和流行阅读占据了。现在从网上获得资料很容易,所有课文的设计教案都可以从网上得到,似乎不用自己读书,拼贴拼贴,也能凑乎上课。但这种课是没有“温度”的,学生怎么可能会喜欢?有这么可能教好语文?

  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语文课人文性很强,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就格外重要。讲学养,既是教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因此,无论多么忙,最好有“自己的园地”,那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不要一窝蜂都在应对现实需求,评级呀、教学检查呀、还有没完没了的各种事情。当然这些都要应对,谁也不可能完全超越,但要保留一份清醒,一点距离,免得被动地全部卷进去。喜欢读书,有自己某一方面的专业爱好,能多少进入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有些发言权,这太重要了。在这状态中,会有成就感,同时也让自己保持思想活力。“在状态中”,还能帮助抵制职业性疲倦。

  面对信息过量现象,要有自觉,让自己具备一点信息传媒素养,知道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对信息时代带来阅读方式的一些重大的变化(比如传播渠道方式),既要接受它,又要“看穿”它,不是被动面对,不是被裹挟。要培养自己有“定力”,这里说的“定力”,包括应对和过滤复杂过量信息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规律、以不变应万变的眼光,还有平常心。

  因此,我要特别提到一个词——“读书养性”。要营造一个“自己的园地”,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这不仅是能力,也是涵养,是素质,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阅读可以拓展视野,可以接触人类的智慧,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可以让人在精神气质上超越庸常的环境。

  “读书养性”和读书的实际目的不矛盾。读书为考试、为谋生谋职,都是必要的、合理的,实际的,但也要树立更高的“养性”的目标,让这个目标把考试、谋职等实际的目标带起来。

  五、老师读书的三个“圈层”

  接下来我们讨论比较具体的,想围绕如何读书,提一些建议,给大家一个参考。

  首先就是读书的计划和书单。读书总不能抓到什么是什么。必须有一定的计划性,而不能采取网上阅读的那种姿态,只跟随潮流、或者完全由着性子来读。如果没有计划,又没有足够的毅力,是不可能坚持读书的。

  每位老师的书单不可能都一样,但建议都能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是套在一起的三个“圈”。最外围的那个“圈”,是通识的部分,凡是上过大学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当读过的那些书。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基本的书。阅读的目的,是接触中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个部分的书目量不一定很多,比如三四年能通读十来种,就很不错了。

  往里边的第二个“圈”,第二部分,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书目。比如,学物理的,可以给自己安排读点化学、数学、生物,以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书,还有就是与物理学有关的邻近学科领域方面的书,也可以以读点类似科技史、科技哲学,以及教育类等领域的书。学文科的,也要读点理科的书。语文老师读书的面应当比其他学科更宽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触类旁通,活跃思维。

  再往里边的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一部分的书目主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的那些专业的书。当然,这三部分书目之外,还可以是一些消遣的、娱乐的,但不应当是主体,也不必计划太强,不用专门设定一个“圈”,随意读一点,调节一下就可以了。

  大部分老师都上过大学,如果大学四年,真正完整阅读的书很少,大都是为了考试潦潦草草应对式的阅读,那么现在当老师了,就应当把大学期间应当读而没有好好读的那些基本的书重新读一遍。我看这比很多培训管用。

  很多老师可能会这样说,也想读书,可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呀。中小学老师的确非常忙,非常累,我真心希望这种状况能有所改变。但我们不能等,只能自己挤时间。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还是有的。据说现在国人每天用手机看微信等等平均要花费2个多小时。我看其中大都是被无用的信息占去了,能不能少看手机呀?少看手机就有时间读书了。时间与精力有限,大家都忙,这个不用抱怨,只要有这份心,总能挤出时间给自己充电加油。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有读书充电的三年、五年或者十年计划,有大致方向,持之有恒,可能就“终成正果”,当个研究型的语文老师。这是值得追求的目标。语文老师的业务水平提升,说到底,还是要多读书,争取成为“读书种子”。我建议新一届中语会,也能鼓励和带领全国中学老师多读书,让更多的老师成为“读书种子”,那么就能用好新教材,切实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这是我所期待的。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5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到范县实验小学观摩了李香芝,于秋存两位名师的授课过程,领略了他们的风采。名师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都是经过他们的精心挑选和安排设计的,因而,每一堂公开课,每一次报告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整个教学观摩活动下来,我感受颇深,我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前师生互动交流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二、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对学生的关注

  课堂上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教师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器重我,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前来授课的老师们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通过朗读,学

  生能自主地体会课文的主旨。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前认真熟悉课文,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及阅读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动情的阅读必须建立在理解文本,融入文本的基础上。比如于秋存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叶,一路绿过去,娇嫩滴翠。”这句描写丝瓜的语句时,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指导学生抓关键词“黄、清、绿、滴”进行朗读,学生的朗读在情感上有所提升,然后于老师又通过自己动情的朗读让学生打心里喜欢上了这个语句,然后都想试读一下,都想把它读好,于是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反复读,再反复指导,从而达到了感情朗读的效果,让在场听课的教师如沐春风。

  四、师生互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者。名师们的课堂上,老师不是简单的把所要教授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的积极地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得到知识这些知识也就更牢固地为学生所掌握。比如李香芝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6

  今天学习了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的《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一文,我在“群文阅读”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收获。

  20xx年,蒋老师上了一节研究课《创世神话》。课上,他让学生读了7篇文章:1篇科普文《关于宇宙大爆炸》和6篇神话《诸神创世》、《淤能棋吕岛》、《盘古开天地》、《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马兹达》、《巨人伊密尔》。现场听课的一位老师记录下自己的听课感受:这节“冷清”的课,只有教师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在会场,孩子们在忙碌地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的确不够热闹,如果放到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这样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呢?我把它称之为“群文阅读”资格都没有。但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的阅读课

  “这样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呢?我们把它称之为“群文阅读”。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甚至七八篇。甚至有日本的一则教学案例,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读了十几篇文章。那么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究竟何在?蒋老师谈了三点:意义一: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意义二: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三:努力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

  “群文阅读”,如果仅仅是让孩子多读几篇文章,或者让孩子感受真实的阅读情景,又或者是让孩子体验到自主的学习空间,这些远远不够。在我看来,“群文阅读”应该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到了: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

  群文阅读追求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经历较高水平的探究性阅读,体验发现的乐趣。有人要问了,难道单篇文章的教学中就投有“发现”吗?当然有,不过单篇阅读教学中,发现往往是借助教师的“讲”和“问”,由教师层层递进的环节设置诱导出来。这样的“发现”,现实的模拟性不够强。而群文阅读,通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以引发困惑,启动思考,最终导出发现。

  他想,相对于朗读、讲述、背诵能力,理解、质疑和发现能力难道不更应该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角”吗?为什么不能给语文课留下一定的时间去尝试这样新的可能呢?群文阅读或许能够提供这种可能。

  让我们也大胆尝试“群文阅读”教学,给语文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从而达到提升其阅读能力的效果,这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7

  “北派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心得体会育红小学孙倩馨5月8日~9日参加了第三届“北派名师”全国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活动。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智慧的语言、新颖的设计,精彩的互动,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无不让我由衷地赞叹,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听了几位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深深地感到好多东西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有不少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细致深刻的教材解读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他们的语言风趣幽默,人格魅力高尚,感染了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我们被他们征服了,心灵受到了震撼,所以会场安静,老师们都不觉得累,反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赵冬云老师告诉我们小学学英语一定要慢下来,不要贪心,一节课要达到的目标不能过高,但每一节课的目标都要深入,要循序渐进的完成本单元的目标。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整体输入、整体的呈现、整体的头脑风暴等等。赵老师这节课上对所学的新旧动词短语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过多次,同学们感觉熟悉却又不单调。课堂上这种包洋葱式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复现率和操练率。

  来自郑州的王超老师风趣幽默,独具个人魅力,他的发言纯正,在教学英语的难点单词的读音时更是方法独特。并且把字母i的发音规律编成小故事,使学生们记忆深刻。来自扬州的龚老师则给我们带来了一节轻松自然到近乎于谈话聊天的课,老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谈起,逐渐深入到课文相关的内容。接着谈论canand、谈论pick apples、谈论hard and easy等等。课后,老师告诉我们词汇的教学不能是孤立机械的,应该放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老师学生相互之间的自然交流,让同学们慢慢的理解内化。老师还要通过行为动作、简笔画等让同学来掌握词汇的意义。进行文本教学要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先提出大的问题来走进文本,再提出具体问题来深度了解文本。并且最终老师要帮助学生生成新的'文本,通过大量的词汇转换进行语言能力的提升,形成新的语体。

  最后来自天津的于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阅读课,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于老师先运用头脑风暴,猜猜句子描写的是谁,又出示图片,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描述来初步感知故事。在学习故事时,老师采取了逐段的讲解,每一段都先提出问题,并且每次的问题逐渐增加,再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最让我们值得学习的是每讲完一个生词都会紧跟这练习,这样会让学生掌握的更牢固。

  总之,通过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很多东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的体验、总结、应用。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教师的真功夫。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8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上饶市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课堂教学观摩课”这一活动。从4月17至4月19号,为期三天,共有14位来自上饶市各县的精英教师参加比赛,一共听了14节课。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对参赛教师的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都很大方得体,语言和蔼可亲,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课前的准备活动都很到位,都精心的设计过。有提问形式的,有课前游戏形式的,通过这样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参赛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及时评价,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表扬的特别多,且并不是单一的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4)参赛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了课件,也还都为学生准备了学具,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到结果。

  (5)参赛教师都很好的利用了视屏展示台,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了展示,对学生那更是一种肯定。

  对当地学生的总体印象:

  (1)当地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很高,进场秩序井井有条,下课后还不忘跟所有在场老师说:“老师辛苦了!老师再见!”普通话很标准,表达能力特别强。

  (2)当地学生特别聪明,总是能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也总是能提出老师想要的问题,真是帮老师解决了一大难题。

  对课堂效果的总印象:

  总体效果都听不错的,每位参赛教师都想尽各种办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跟学生就像是朋友一样,很随意的跟学生对话,让生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有的教师就像学生的妈妈一样,时刻都那么的和蔼可亲,面带笑容,让学生不会一直处在一个紧张逼人的状态当中,学的很自在轻松;有的教师还不忘跟学生互动,对学生做了鼓励的动作,摸摸学生的头之类的动作,使得学生学的很有信心。但我个人觉得这次的活动当中有个很大的失误就是:虽然课堂气氛都调动起来了,但大部分老师对课堂的一些生成并没有处理得当,时间也没掌控好,拖堂特严重。当然也有时间掌控很好的老师。

  本次学习给我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是铅山县实验小学的邹红玲老师的那节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整节课都面带笑容,平易近人。课堂上她总是钻空就表扬学生,让学生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当中学习。她还有一个很大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她让学生用折角的方法求三角形内角和。有个学生在用折角求和法的方法求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通过折角,结果就重合了一个直角了,画面上就只有一个直角了,那个学生就说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在这时候,邹红玲老师非但没有责怪笑话他,反而将这位学生不小心犯的错当成了一个闪光点,通过耐心的演示解释,最终让全班学生都知道了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讲完这个知识点后,还特意请所有师生对其表扬了一番,说谢谢他不小心犯得这个错误。因为如此,才能让所有学生都那么深刻的记住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没有例外。这节课让我更清楚的知道了,并不是按你设计好的课堂走才是一节好课,一位好老师就必须得知道如何处理课堂上的一些一想不到的生成,怎样对待回答的答案不尽你意的学生。并不是所有的正确答案才是有益学生学习的,有时抓住学生犯的错误,将它当成一个闪光点去处理,说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样做,不但不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越来越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经营每节课,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9

  3月12日,在三小多媒体教室听了三小苏梅竹教师的课《信任》和代庄逯青老师的课《修鞋姑娘》。这两节课整体上感觉都是按照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上的,或许这就是朱老师一开始就提示我们的,先要熟悉路子。就其教学思路来讲,整体框架是不错的,这一点我不再多说。我就其体现的其它方面谈点自己的认识。我觉得这两节课有三个突出的方面值得学习:

  第一方面,“乱”而有序。其“乱”,体现在两位教师都是放手让学生从全文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打乱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的方式,虽然提倡多年了,但是在乡镇却仍有很多教师不敢这么做,依然按部就班,逐段学习。我想这一现象是乡镇教研员该注意的。其有序体现在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及时巧设问题,调整教学方向,使得整堂课的教学依然环绕文章的主线。“乱”而有序,创设生成课堂,我想该成为当前语文课堂的一大特色。

  第二方面,抓住了重点词句。和在二小听的邹晓琳老师及李德英老师的课一样,这两位老师也注重了抓重点词句作为对文章教学的手段。抓重点词句教学,我想是这两节课最大的亮点。如逯老师抓住“怀疑”和“惭愧”,让学生在对比中,借助“我”的不信任、甚至不够诚实这一心理,突出了修鞋姑娘的高尚,从而引出“我”的呼唤:“修鞋姑娘,你在哪儿?”这一呼唤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它不仅是作者对修鞋姑娘的感激与敬佩,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这再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是本堂课的精彩之处。

  第三方面,读写结合。两位教师在“巩固延伸”这一环节都让学生有动手写的机会。苏老师让学生替主人公写留言条,深化对人物内心情感的认识,逯老师抓住文中我对修鞋姑娘的寻觅,续写相遇情景,这都不仅让学生升华了对文章中心的认识,还让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培养了写作能力。

  总起来讲,这两节课的路子是我们该好好学习的。不过,或许应了那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感觉这两节课都有些程序化,都忽视了对学生读的训练。逯老师有些激情,或许是不是自己的学生的原因,课堂气氛也没有激发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不局限于课前预设的目标,哪怕只学一个句子,也要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好?实在不行,教师范读可以吗?这也许完不成教学内容,可这样与其是一节普通的课,我感觉还不如就某一环节做到精彩,更值得尝试。再就是苏老师执教的《信任》一课,忽视了文章对狗与猫的描写,这应该是文章的一个重点,因为我们要通过这些猫与狗了解没有路面的桃源的主人,更主要的是我觉得这一写作方法应该是五年级学生该领会的。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0

  20xx年xx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新城实验小学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两节数学优质课,两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等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两位老师的课彻底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只起了个穿针引线和补充的作用。我们常规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教师是主体,不断灌输,学生就像容器,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信息以单向传输为主。但这节课则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教师只是起了导师的作用。以前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不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探究、讨论能把知识学会。听完这节课,才觉得是自己思想上放不开,对学生不信任,总是觉得不讲不放心,讲完之后学生听不懂又觉得不能理解,甚至很生气。以前的主要任务是备好课,讲好课,看来以后要多备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设计课堂让学生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怎样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怎样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1

  今天,听了两节英语观摩研讨课,两节课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明确,口语流利,课堂教学组织有序,层次清晰,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评价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与启发。

  赵老师的课堂上体现的学生自主学习明显,并能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语言教学,评价机制科学合理。英语学习就是要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和交流,如学习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真实的情况进行猜、问答。这样的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

  我们往往在课堂上强调小组合作,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思维。在本节课的课堂小结时,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本节所学知识点,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才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总结归纳,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应该借鉴的。

  刘老师的课堂设计形式多样,教师整节课充满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课堂每一步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在学习了有关职业的单词后,通过快速闪图片,学生集中注意力记忆,然后在学案上写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单词的方法。真正使学生感到就像考试一样紧张—————集中精力学习、记忆和巩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今天的观课,收获不少。每次的活动教师都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恰当地点拨学生的“盲点”,根据合作、探究内容上的差异,改变小组的组成形式,以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对学困生的鼓励和照顾,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课堂上要给足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既要注重听说和读的训练,还要加强写的训练,尤其是新授课的单词和短语,只有边记边写,才能掌握得更好,运用得更灵活。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2

  5月17日、18日这两天,受学校的重用我前往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魏星,张红,吴勇,宋运来的作文课及讲座。听后心里一直激荡着,甚至可以说是震撼,让我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设计、技巧。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无知。

  1、课堂教学引导得法、因材施教、精彩纷呈

  这次创新力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既有特级教师的精彩授课,又有独到的讲座,无论是吴勇老师的示范课《我建议xxx》,还是张红老师的作文教学《观察作文》,以及宋运来老师的《新编乌鸦喝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印象最深的还是张红老师的《观察作文》,总是设疑悬念让学生猜测,学生的猜测,积极举手发言,我真是羡慕不已。对学生来说听课、学习就像是做游戏。这一课,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张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注。他拿出一个花纸卷,让学生仔细观察,一步一步的质疑。张老师简直就是魔术师,生猜测各种答案听后复述,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倾听的习惯;他要求学生听后写下来,并且有具体的要求(有顺序、用积累、写具体)。此外,专家们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吴勇老师的《我建议----》,你的建议内容要有理有据,别人才能信服你。多次强调要有理有、合情合理。听到这里,想到我讲《建议书》时只是注重建议书的格式,也没有那么多要求。这里就能看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并能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然后进行写作。总之,四多(多创设、多提问、多思维、多回答)。了不起呀!

  2、专家报告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讲座:这几位专家告诉我们,作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要形成“高、真、活、实”的特色。使一节枯燥的作文课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宋运来老师的讲座中送给了我们八个耐人寻味的大字“能说会道,顺意写作”,他告诉我们,首先要知道一篇作文为何写、写什么、如何写、如何评等几大特点,使我茅塞顿开。魏星老师的导图教法稀奇新颖。各位专家们讲座都富有创意,风格清新,各有特色,令我受益匪浅,大开眼界。课余时间真应该好好的充充电。

  我参加完这次活动后,至今回味无穷,几位特级教师犹如雪中送炭、春的使者!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真不假!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3

  对于我们做老师的来说,善于听课,尤其是善于听优秀的老师的课是极为有意义的,有的收获甚至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听了我校任永梅老师《曹刿论战》的公开课,感到收获颇丰。任老师教学的节奏控制得很好,本人认为,这节课的优点在以下几方面:

  1、老师注意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字词发音的及时纠正,集体朗读和自由朗读相结合,教学内容落实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而后会其意,符合文言文的教学规律。

  2、问题引领,注意互动。老师引导,学生表达,注意调动学生译、读、写、说,多读多练。

  3、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体现了老师教学的用心。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课件制作简洁、朴素,字体大小合适,对比清晰。

  5、当堂训练,及时巩固,符合知识掌握的规律性。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因此,我认为评判一节课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学得更精彩,然后再看教师是否教得精彩。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必然会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并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使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给学生更为充裕的时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4

  20xx年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沈丘县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课。

  在这有限的一天的时间内,我听了四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和小学英语英语教研员褚野的精彩报告。本以为,优质课都是表演课,都是枯燥无味的,通过不到一天的观摩,最多可以从观摩课中学几招应用于我的教学中已足矣,可是听完课以后,我发现我错了。授课教师们虽然都是年轻的教师,可是她们创新的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过程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真是解决了我们一线教师的燃眉之急。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所讲授的教材虽然是外研版(三年级起)的英语教材,但是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环环相扣、层次分明;所讲授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在学生认知范围内进行了拓展,并在道德情感等方面进行升华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就把自己参加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我们每个教师在每一课教学前都想要教好这一课,只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达成所愿,留下种种遗憾。为使每节课都成为有效、高效的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且还要提前预设出学生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主体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互动模式的多样性,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在这次观摩活动中,讲课教师们在教学教程中非常注重教学互动,教学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并且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点,也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欠缺并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形式与内容密切相关,但要以内容为主。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中,给我留有深刻印象的是教师们的精彩的热身环节。她们有的是通过唱节奏分明的小歌曲或小歌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彩纷呈的热身活动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教师们都没有光注意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的讲授。

  教师的示范课中间,由我县小学英语英语教研员褚野为与会的教师们做了一场受益匪浅的讲座。褚野老师在讲座中重新阐述了小学英语教育的理念。听了褚野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好好的反思加以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争取让学生学得更开心、更有效。

  此次教学观摩活动,无论观摩课对于教学活动的实践指导还是专家报告的理论指导,使我受益颇多。讲课老师教学功底深厚、教学设计合理、课堂高效;教师们不同的授课风格各异,她们或是干净利索,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幽默自信,或是沉稳自如。通过这次听课,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而且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总的来说,这次观摩课让我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5

  20xx市高中体育优质课评选既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永安一中举行,研讨主题:立足教材,提升教学技能。在本次活动中共开展了13节高中体育优质课,比赛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和25分钟的课堂教学两部分,参加本次展示课的教师都是来自各县、区的优秀体育教师,他们的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观摩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

  一、注重新课改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学习,最后进行展示比学,组织自然、流畅。没有过多的哨声和队伍调动。教师讲解言简意赅、语言精练、示范规范。如将乐县的钟老师的武术《形神拳》,他的精彩表演震撼了在场的所有师生和评委,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且他的语言干练,很有感染力,完美的展示了他个人武术功底和教学技能。

  二、课堂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新颖、实用。

  能有效利用图解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武术图解、篮球图解、排球图解等等。映象最深刻的是永安一中的郑老师上的排球《正面上手传球》,他的教学方法很是新颖,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同时又能层层突破本课的难点,练习方法多样、实效。组织环环相扣,课堂活跃,确实是一堂示范课。

  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自制简单器材,为课堂练习增添了乐趣。

  如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中,用绳子系上不同颜色和男、女生不同高度的塑料袋作为击球对象,排球网用彩带自制成网带,还有的教师自画了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图解等等,让我们耳目一新,可见发挥了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行动谱写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2-02

教学的心得体会11-06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11-09

体育教学心得体会01-06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12-12

教学心得体会【精】01-03

教学心得体会【推荐】01-03

【精】教学心得体会01-02

教学心得体会【热门】01-01

舞蹈教学心得体会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