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1 08:23:4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叠起,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环)的能力,更适合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之在学生心中栽培下创造的“小苗”。因此,我在教学《跳水》一文时,紧扣“问”字,问在课前,问在课上,问在课后。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问在课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犹为重要。”因而在学习课文之前,应该有意识将学生带进课文中,让他们在学习前生疑、思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进一步思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结合课前预习问 ①读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 ②哪些句子反映小孩子处境的危险?

  2、启用图书资料问 ①列夫托尔斯泰是谁,他还写过哪些文章? ②你知道哪些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在课上。课堂是学习课文的主阵地。无任是教师的导问,学生的质疑,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力求每一处的导问、质疑都能恰到好处。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在探索过程中领会了真知。

  1、从课题处问 ①谁跳水了,为什么跳水? ②怎样跳水,在什么情况下跳水,跳下去了吗?

  2、从文章的思路入手问(不零敲碎打) 抓住文章思路,挖掘课堂中的“问”,有利于学生顺藤摸瓜,把握课文的思想和内容,了解作者行文节局方面的特点。 ①孩子为什么会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②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3、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问(不平均使用力量) 文中的重难点是“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的发展和变化。” ①你能各用一个词归纳出孩子、猴子、船长、水手之间的关系吗?

  4、从学生的知识实际问(设计坡度) 如“我们要向船长学习什么?”比较直接,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从知识实际出发,设计坡度。 ①船长干什么了,他怎么会想到的? ②他碰到事情怎么做的? ③我们应该向船长学习什么? 5、从学生质疑能力角度问。 ①“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不是矛盾吗?

  三、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问在课后。教育是一把值得人们警惕的双刃剑: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堂的内外必须着眼于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于学生首次获得的过程或独立做好的,应该被认为是创新,应该给予鼓励。)教学的全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已过大半,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我尝试借鉴了几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1、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

  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3、“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4、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

  如把作文教学与各学科融合起来如在音乐课中,让学生记一记自己是怎样学习歌曲、舞蹈和当时的心情。在美术课中写一写自己是怎样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的,及看到自己画的感受。

  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和他们一起茁壮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上完一节课后,静静的坐下来回味一下,抽空再听听同事们的评说,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可谓不是一种促进,且是一种质的促进。

  《卧薪尝胆》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属于第二教时,意在通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揣摩来深刻地体会勾践的这种精神。依据这样的主旨我从卧薪尝胆这幅图入手,让学生先学习第四自然段,随后围绕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教学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认为教学过程环环想扣,然走下讲台,遗憾也就产生了。

  一、新授仓促,学生接受困难

  我在复习导入后,直接出示卧薪尝胆这幅图片,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没有进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题,应此并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并未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主体学生,关注失衡

  在看图介绍“卧薪尝胆”时,一个学生说:“那一个苦胆勾践吃了二十多年,不早就吃完了。”另一个学生稍加解说后,我即一笔带过,没有多做引导。这里应该展开探讨,借此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卧薪”和“尝胆”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安排不妙

  我的教学思路是把说话练习安排在教学末的,但当课文学习到“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我没有多做考虑,引导说句子练习就脱口而出,泼出去的水是无法收回的,只好顺着往下走。这样做的结果是显得课文的教学出现了一个断层,缺少艺术的安排。

  四、引导主题,有待推敲

  现在孩子们学习这些年代久远的故事,就是从中习得一种精神。在课文走到末端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现在的.生活来进行拓展的理解。比如:可以引导说我国坚持不懈地申请举办奥运会,终于成功的例子;我国的航天事业的突破;我国男足的新突破等,以此为鉴来进行运用。

  一次反思,一次进步。多次反思,多次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教学之花一定会越开越旺盛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最佳路径》是一篇叙事文章。课文主要讲了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而大伤脑筋,无意中从老太太打理葡萄园的方法中,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启示,从而设计出了世界最佳路径。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迪斯尼乐园”对于孩子们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那些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和漂亮的建筑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趁孩子们兴趣高涨时,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迪斯尼乐园中最著名的不仅有这些,连其中的路都很有名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么就拿起书好好去读吧!听了我的话,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捧起了书。

  另外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对老奶奶卖葡萄方式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游人你会买谁的葡萄?”学生纷纷说会买老奶奶的。因为“无人看管”,我们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因为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因为“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以此让学生体会自己摘葡萄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信任他人,给人自由的道理。也为理解下文最佳路径的产生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在下文的学习中可厚积薄发。结尾,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评委,你能说出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让学生明白因为格罗培斯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而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进一步让学生总结出人们踩出的路径幽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是最合理的路径。体现了一种理念: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二、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思:

  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抓词句,抓重点段深入体会等多种途径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学生都感受到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之所以被评为最佳路径,是因为格罗培斯尊重了游人,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他的这种设计打破了常规,与众不同。

  2、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课标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所以,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努力挖掘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最佳设计?格罗培斯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设计理念?格罗培斯获得成功的原因?这些问题是学生上节课留下的疑惑,教学中,我有意引到学生品读相关段落,让他们自己去读,在读中感悟,通过动手勾画,写下批注,全班交流等形式,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其他同学对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抓住空白点,引导学生想像,把读写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优雅自然”想象小路的样子;鼓励学生以评委的身份评价格罗培斯的设计;抓住老人的做法体会“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想象游人在葡萄园任意采摘的快乐场景,使学生更好的感悟到这一做法的精妙所在。最后环节设计了一个仿写句子,既引领学生更广泛的理解了最佳路径的深层含义,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活动。

  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能力全面化、深层次化

  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形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

  但通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特别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发展空间。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能力。通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通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一定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大部分学生无从下笔,不喜欢作文课。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将是作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每次作文课上课前,学生都流露出厌烦情绪,叹声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写不好,无事可写。试想,每次作文,学生都能潇洒行文,轻轻松松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学自是一件易事。

  解决这一难题,须从根源上找原因。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空洞无物,缺乏创新;

  二、没有真情实感,空喊口号;

  三、语言乏力,品之无味。

  四、字数达不到要求。

  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兴趣,搜集材料

  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缘于学生知识面窄,可写之物太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较难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发生在身边的事,网上的新闻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来,交流后在写,并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2、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其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还是很多的,只是学生都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老师的一个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嘱,同学的一个灿烂的微笑以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是学生写作的题材。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善于思考。教学中我会就某一件事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3、欣赏美文,品味语言

  常于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从写作手法,修辞,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怎样遣词造句才使语言富有表现力。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过努力,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对作文有了很大的兴趣。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上了《尊严》这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上,这时我适时和学生展开了对话:“看来哈默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语句来反驳我: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这种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默,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默,读出自己的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默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学完课文后,我又请同学列举了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城市有关尊严的真实故事。同学听了之后,都很受感动。最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关尊严的名言,丰富了本课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对尊严的

  体会。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谈到教育案例,总有一些人不屑一顾。在他们眼里,那不过是“小儿科”、“下里巴人”,充其量是“通俗唱法”,难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蕴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则则鲜活的教育案例,凝结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聪慧睿智、文化底蕴、教育情感,更凝结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以及敬业奉献的精神。不仅如此,案例(教育故事)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领导和同仁们的极大关注,围绕教育故事展开的活动亦日益增多。据此,本文拟从操作的层面上对案例的内涵、结构、价值及其撰写分别进行阐述,以进一步加强对案例的认识,提升“案例活动”(以案例为中心展开的活动)的水平,进一步彰显教育案例所特有的魅力,让教育案例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简单地说,教育案例就是以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中心人物和事件为素材,经过提炼而形成的体现新时期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典型的记叙性短文(教育故事)。具体分析如下:

  (一)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讲,指向一个中心事件和人物。具体说,一个案例往往指的是一件事,也可以说,是个教育故事。

  (二)从案例的形成过程看,是精心提炼的过程。

  (三)从案例的内容讲,应体现教师专业化素养。

  专业化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专业精神是灵魂,专业理念是核心,专业知识和能力是保证。而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表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

  (四)从案例的主要特征讲,典型是案例的生命。

  案例的典型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第一、是从案例的内涵看,典型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感人至深。

  第二、是教师处理解决问题的典型(主要指教育机智)和教育效果的典型。

  (五)从案例题材看,是一片精彩的记叙性短文。也可以说是一则教育故事。

  二、教育案例的结构、分类、特征

  (一)案例的结构

  案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案题、案情、案析。

  第一、案题。案题即案例的题目,好的题目能点亮读者的眼睛。案例既然是记叙性短文,它的题目就应该鲜明、生动、形象,不应该是论述式、说理式的题目。

  第二、案情。即案例的来龙去脉,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其结果。如果说案题是案例的眼睛,案情则是案例的主体部分,也是整个案例最具魅力的部分。

  第三、案析。案析即对案例的分析。具体地讲,就是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对案例进行分析。案析一要有针对性,二要论点鲜明,三要升华到理论的层面上,文字一般在200—300字左右。

  (二)案例的分类。案例可以从四个角度去分:

  第一,从案例的成功与失败分: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还有成功和失败相结合的。

  第二、从案例的内容分:可分为教育案例、教学案例、管理案例等。

  第三、从案例的写作方法分:有总结法和设计法。所谓总结法,是指通过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回顾,提炼而成的案例;所谓设计法,是指通过先行设计,然后实践而形成的案例。

  第四、从案例的性质分:一是矫正性案例,即从问题出发,着眼于解决问题;二是发展式案例,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三)特征。一般来说,有三个特征。即真实性、典范性、情境性。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英语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必须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务必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用心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务必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用心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务必要求有必须速度,务必规范、整洁地写字。务必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好处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务必进入“主角”,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样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完美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资料等;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必须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到达。(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超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好处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透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构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构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潜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必须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潜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1.理解东南西北方位时需要加以练习就更好了,这样到运用的时候才会比较熟练。

  2.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不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如果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就会达到预先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荷花,你的清香是你们醉人,你的样子是那么迷人,你的姿势是那么动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们难以忘怀,看着你,我们感到了渺小;读着你,我们忘记了下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因此,我认为:文章的美、极致体现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上,应该把更多的功夫用在体味文章的具体描写上,从中感悟美、感悟生动。达到真正的读为写服务,读写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一节汉语拼音的总复习课的第一课时,对于拼音的复习我共安排了两个课时。在刚学完课文的前提下,对于拼音我估计很多学生都已经是又陌生又熟悉,这时学生最易厌烦、随意,上拼音复习课很担心他们懂了的没兴趣,根本不听,怕不懂的复习课上得快,还是跟不上。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拼音情趣盎然地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我把整节复习课的内容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游戏故事串编在一起,让他们喜爱的动画主角喜羊羊们进入教学内容,以动画人物的角色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拼音王国由此展开,学生果然兴趣大增,小眼睛发亮。

  这节课我的主要复习内容为三方面。

  第一:声母;

  第二:韵母;

  第三:整体认读音节。

  整节课我完成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虽然有些细节没有做到位。其中有些细节也是临时做了改动,如:本来在拼读复韵母的音节的时候是全班一起拼读,但是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被课件吸引住,所以我临时换成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对了并奖励卡片的方式,很快的转移了他们得注意力,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拼音是识字的入门券,没有拼音识字将会变得困难,今天的复习课,我都是以基础的为主,中间加入形近字母的比较,和音节的拼读。这些都是拼音的基础。以基础为基础,再往上就会事半功倍。

  另外,我觉得今天另外一个让我觉得获感动的是,自己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这是一种欣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时间分配不合理,对于较为简单的声母,我用的时间较多,而且很多都是反反复复在做,做的都是无意义的。比如说连续读了很多遍的声母表。

  其次,对于韵母的教学还存在着教学问题,比如说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的。而自己是将音节理解成声母、介母、韵母组成,导致学生对于音节的组成有了错误的认识。另外一点就是对于yan的教学。

  最后,对于自己的课堂掌控和提问的语言还需学习和仔细斟琢。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我相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自己的成长中。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在我对公开教学《墨梅》作了第一次反思之后,有幸得到了学校教师-们的指点,才发现自己课堂出现的问题还不仅仅是第一篇反思中所提到的那些,真是太惭愧了。经过整理,我对自己的教学作了二次反思。

  总结如下:

  一、整个教学过程偏离了自己预设的主旨。课前设计中,我的整堂古诗教学课是围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设计的,这个出发点得到了宋校长的肯定。可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却严重偏离自己预设的“轨道”。诗人背景没有介绍清楚,让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该抓的字眼没有抓住,上完课之后还有很多学生一知半解。特别是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也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写的是画中的梅花,在诗意的解释中,我却没有交待清楚,让学生疑惑重重,误认为是现实生活中的梅花,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二、没有抓信课文的中心句:“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的灵魂就在“清气”二字上。清气指的是清高纯洁的气节。该名可理解为:“只希望把它清高纯洁的气节永远留传人间,”也可理解为“只希望留下它清高纯洁的气节充满天地人间。”只有抓住这句,古诗的意境才能得到升华。

  最后,老师们还教了一套如何领会古诗诗意的方法--扩、补、调、换、连。扩指的是单音节扩为双音节;补即为补充省略的词语;调是调移、颠倒顺序;换是古语换新词;连就是将诗意连贯起来理解。

  有了这次经验,我相信今后的古诗教学一定会比这次好。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庐山的云雾的神奇绝妙,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流露了作者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运用课件出示庐山影片及画面导入,带学生一起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一起走进这不是仙境却胜似仙经的人间奇景,庐山,一起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学习第一自然段,其中学习云雾的神秘时,让学生抓住“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两个词语,请三位同学到庐山来游览呢?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语气来体会云雾的神奇。

  教授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再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各种姿态画出来,并上黑板画,然后根据画面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最后总结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通过由话到画,再由画到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依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找找课文里面那些词语体现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并且用词语完成填空。锻炼学生的发现能力,培养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最后再出示庐山云雾的各种美丽图片,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庐山云雾的美,品味美妙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庐山的云雾的眷恋,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流连忘返”的感情色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课文,它生动地讲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的情景,描绘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下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将大体意思表达出来,能结合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因此,课伊始,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提问:“小朋友,天高云淡,雁过留声,美丽的秋天到了,在这金风送爽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啊?”学生们各有各的说法,也勾起了学生的美好回忆,都向往着想出去游玩。

  接着,我在朗读上作了示范,让学生听我读课文,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并且有几个学生还跟着我一起轻轻地读,见此情景,我便乘热打铁,要想像老师这样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读水平,那就让老师先来考考你们的预习情况,孩子们兴趣很浓,纷纷举手,他们基本都能正确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有几个还能在识字的基础上,对这些词中难懂的进行了解释,加上我给予的评价,其他的孩子对他们更是佩服不已,没花多少功夫,字词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看来,教师的引领,语言的激励,榜样的示范,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不仅兴趣足,而且也学得快。

  这篇课文的还一特点就是图文结合,形象生动。低年级的孩子,尤其是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打滚儿、逮蚂蚱熟悉不过,因此,我一边结合课文插图,一边和孩子们聊聊自己成长的生活经验,个别的孩子还进行了语言的描述,以及动作的表演,使孩子们仿佛已经来到了野外,在尽情地玩耍,从而体会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另外通过“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把课文引入生活中,让孩子们学以致用,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书面表达,从而为写话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太阳》教学反思06-09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5-18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06-02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06-10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15篇06-10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06-09

《背影语文》教学反思06-09

语文《掌声》教学反思06-04

《翠鸟》语文教学反思06-02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