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21 18:33: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采访稿,采访的对象是贺龙元帅的女儿女将军贺捷生。文中贺捷生回忆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四件事,反映了长征途中艰难困苦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我想本文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最好的典范。对于文章最后一句“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的理解,可能难度较大,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中的四个事例,让学生感受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程中艰难困苦,学习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然后再来了解这段经历在她成长的路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

  2、读准课文,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3、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最后一节,理解“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的意思。

  教学准备:收集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5年11月,红军为了保存实力,为了北上抗日,开始了耳万五千里长征。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竟然也“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最后到达了陕北,这真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课题中的婴儿指谁?“走”为何加引号?从哪里看出来?

  2、正确的读通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齐读最后一节,并质疑。(为什么这段经历会成为贺捷生奶奶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贺捷生奶奶在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多少困难?发生了什么事?带着问题自由读2——6节。遇到的困难用曲线划出。

  2、交流:2——3节

  遇到的困难:“把刚刚出生18天的我放进箩筐,背在身上,随部队出发。”、“天上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又值寒冬季节,风雪交加。”

  事件:1935年11月19日,刚刚出生18天的`贺捷生被母亲背在身上,随部队开始长征。

  练习说话:天上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遇到的困难无法想象……(设计说明:说话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第4节:遇到的困难:“妈妈怕我的哭声会暴露部队,便用衣服紧紧捂住我的头。”、“我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

  事件: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目标,妈妈用衣服紧捂贺捷生的头,她险些丢了命。

  第5节:遇到的困难:“父亲把我裹在怀里,骑在马上,一路冲杀。”、“老乡捡到了被颠落在路边的我”。

  事件:一次突围后,父亲发现怀中的贺捷生丢了,幸亏老乡捡到,她才又回到父母怀中。

  第6节:遇到的困难:“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眼看就要断气”、“我根本没有自己的衣服。”、“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块白布”、“红军长途跋涉,也都衣衫褴褛”。

  事件:过草地时,贺捷生奄奄一息,大人为她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但她的生命力奇强,终于走出了草地。

  3、小结:贺捷生的父母为了革命的胜利,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凭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陕北,而他们未满周岁的女儿竟然是这样被她的父母抱着,走完长征路的。你能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吗?交流。

  四、拓展练习:

  从网上或到图书馆寻找有关长征的书籍,讲一个有关长征途中的故事。(设计说明:增长学生阅读量,扩大知识面。)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襁褓”“围剿”“围追堵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三件事,并复述其中的内容,体会长征的艰险。

  3、理解“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感受给予后人的精神滋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长征和贺捷生

  1、板书“长征”。

  (1)了解长征

  ●长征路途遥远,所以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课本,快速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节,你对长征又有哪些了解?(例如:为什么长征,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出发,最终到达哪里?)

  ●罗列信息

  媒体出示:

  1935年11月19日

  粉碎“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

  二万五千里

  (2)根据上述信息,稍作整理,用一段话来介绍一下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

  2、板书“婴儿”:

  (1)板书“贺捷生”。

  (2)理解“襁褓”。

  3、补齐课题,媒体出示:不,这是事实,千真万确!(齐读)

  二、整体感知,简要概括长征途中的三件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写法,思考几件事?

  (1)哪几小节写了她告诉记者的内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自读课文2——6小节,思考:贺捷生告诉了记者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读准:一步不落、着落、奄奄一息、衣杉褴褛

  2、指名读课文的4——6小节,尝试概括三件事。

  (1)指名读4——6小节

  (2)出示第4节,指导概括

  ●当时的情况是:过封锁线(是因为包围、追赶、封堵、拦截)发生的事情是:妈妈怕暴露部队,用衣服捂住我的头结果是:险些丢了命。

  ●还没有完成,因为主要是讲贺捷生的事,所以在表述应当用我被妈妈怎么样了或我怎么样了。(媒体出示)

  ●“我”字上必须加引号,指的是“贺捷生”。

  ●指名读。

  (3)根据提示,选择其中一件事概括,并在组内交流。

  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

  突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草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丢”和“颠落”,用哪个词概括更准确。

  (5)现在我是记者,你来做贺捷生,请你把从父母那听来的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连起来概括说一说。

  (6)引读第三节(媒体出示):天上有——地上有——死亡的威胁来自于敌人的包围、追赶、封堵、拦截,课文所叙述的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就分别介绍了红军战士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突出敌人的包围圈。然而阻碍红军的'还不只是敌人,还有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又值——。(第三件事,就是描写了过草地时的情景。)

  三、复述第六小节,感受长征的艰难

  1、男女同学分读第六小节。

  2、了解红军过草地的情景,体会长征的艰辛。

  ●认真听、仔细看、用心记。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选用用媒体中的词语介绍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

  3、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红军过草地的困难和危险,现在请你把贺捷生是如何“走”过草地的告诉别人,因为要把具体的内容讲出来所以要读熟,并记在心里,同时把草地中的危险与困难也加进你的复述中。(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四、体会“走”得含义,理解“精神财富”。

  1、引读第三节。

  2、红军精神是怎样的精神?(这些被贺捷生奶奶统称为——精神财富,而且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3、难怪记者会说——贺捷生奶奶喝着野菜汤“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媒体出示,指名读)

  4、学到这,你对“走”有了什么理解?

  5、板书:经历

  6、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许多人都重新走上了长征路,想要通过长征来磨砺自己的意志获得精神财富。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像他们一样亲自走一走长征路,但是我们可以去读读有关长征的书,让书中的故事带你走进长征,感受长征精神吧!

  板书: 14“走”完长征的婴儿

  (经历)(贺捷生)

  ↓

  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走与跑的教学设计12-30

走与跑的教学设计9篇02-13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设计06-26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设计06-1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02-1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06-05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02-2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5篇06-06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